沈金韜 祝煒 韓江
摘 要:文章介紹了火炮火控系統調試檢測現狀,并提出了改進方案。該方案通過搭建火炮火控系統通用調試檢測炮塔,制定通用調試檢測指南,減少了調試設備的研制費用,縮短了調試檢測時間,降低對調試檢測人員水平的要求,能有效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關鍵詞:火炮火控系統;精益;調試檢測
引言
火炮是我軍的主要作戰武器之一,火炮火控系統是使被控火炮發揮最大效能的裝置,是火炮的主要配套系統之一。火炮火控系統不同于一般的工業制造產品,其質量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否則在戰爭中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因而火炮火控系統的裝調是火控系統生產的重要環節。
現階段火炮火控系統主要采用實裝炮塔進行火炮系統裝調,存在下列弊端:
(1)通用性差。每套工裝模擬炮塔只能完成一類火控系統功能測試,可拓展性差;
(2)成本高,一套火炮炮架成本高達數百萬;
(3)產品調試操作復雜,對調試檢測人員要求較高,成熟的調試經驗、調試技巧、調試數據不能有效的傳承;
(4)測試周期長,有些單體安裝難度很大,將一套待測火控系統安裝到模擬炮塔需要數小時;
(5)調試檢測數據依賴手工錄入,數據分析、整理、管理不便;
(6)調試檢測現場為粗放式管理模式,工藝與執行脫節。容易出現漏檢、錯檢。
由上可見,目前落后的火炮火控系統裝調環境已經成為許多火炮火控系統廠家生產的瓶頸之一,為了克服傳統裝調手段落后、成本高、管理不便等弊端,急需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對火炮火控系統裝調進行研究。
1 研究內容
針對火炮火控系統調試,開展總裝總調工藝規劃及流程的梳理、裝調生產線布局優化、總裝總調設備的數控化建設和改造、數字化車間的建設和改造等工作,并通過數字化裝調仿真、人機工程等技術應用研究,優化總裝總調流程,達到提升總裝總調效率和質量、減低成本等目標。重點開展總裝總調流程梳理、裝調生產線優化調整、人機工程等研究。
2 火炮火控系統測試改進方案
2.1 開展總裝總調工藝規劃及流程的梳理
通過對目前常用各類火炮火控系統測試項目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測試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類:
(1)火控系統各單體自檢功能測試;
(2)系統通信功能測試;
(3)解算功能測試;
(4)隨動功能測試;
(5)定位定向導航功能測試。
通過對各類火控系統測試項目分類研究,結合現階段常見火炮類型,整理出了火炮火控系統裝調流程,指導工人按流程進行裝調,改變了傳統裝調隨意、無序的現狀,提高了裝調過程的準確性和裝調效率,大大減少了裝調過程中“跑、冒、滴、漏、松”等低級錯誤。同時,針對各類裝調項目建立了數據庫,將各類測試項目的歷史經驗進行了匯總,數據庫存放、分析、整理調試檢測記錄,并根據歷史數據并生成專家庫,輔助調試檢測人員對裝備故障進行分析和定位,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技術建議。借助數據庫數據,形成調試檢測知識的積累和重用機制,促進調試檢測人員水平的提高。
2.2 完成了圖示化裝調作業指導書
傳統的裝調作業指導書是以文字描述為主的紙質裝調工藝,隨著火控系統復雜性的增加,裝調作業的內容不斷增加,裝調工藝越來越厚,可讀性也越來越差。針對火控系統裝調越來越復雜的現狀,編制了圖、文、表一體的圖示化裝調作業指導書,并將圖文并茂的電子工藝,在不同的工位節點通過打包傳遞到車間,直接傳遞到操作者手中。操作者能夠采用終端電腦讀取這些信息,幫助其直觀了解裝調全過程,實現可視化裝調,縮短裝調時間,提高裝調的準確性和裝調效率。
2.3 開發武器系統聯調數據采集系統
現階段火炮火控系統裝調記錄還停留在原始的人工記錄階段,裝調記錄的查找、追溯不變。通過開發武器系統聯調數據采集系統,對裝調記錄進行電子化存儲、歸檔,實現數據傳輸、數據處理、遠程控制功能、視頻傳輸功能,滿足精細化、精益化、可視化、網絡化生產的需求。
2.4 裝調生產線布局優化
現階段裝調車間生產線布局采用最簡單的一字擺開形,各炮塔及配套檢測設備(如象限儀、自動調炮精度測試儀等)按固定間隔一字排開。隨著炮塔類型的增多,現有車間面積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通過對炮塔測試項目及配套檢測設備進行梳理,根據炮塔炮調炮半徑等對生產線布局進行優化,可以節省空間,縮短物流距離。
3 結束語
文章對常規火炮火控系統現有調試工裝、檢測項目進行了梳理,對調試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火炮火控系統精益調試方案。該方案可以全面提升火炮火控系統單體調試檢測過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實現火炮火控系統調試檢測過程由經驗型、勞動力密集型向科學化、科技密集型轉變。此外,該方案還可以為將來能夠研制出更具特色、功能更強大、適應性更強的調試檢測設備預留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鵬.630火炮隨動測控系統研究與開發[Z].2005
[2]王軍政,溫子云.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高炮隨動系統性能測試裝置[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3]蔡榮立,姬博文,倪晉平.火炮隨動系統調試儀的設計與實現[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