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one1226:黑豹回來了,搖滾回來了,不信去聽黑豹樂隊《虎口》,慢慢體會什么叫現實與批判,什么叫吶喊!
@杜祥玉:26年的搖滾路,他們還在繼續前行,算是上個世紀遺留給本世紀的一個倒影吧。
@ 秀骨書生:黑豹、唐朝、孫繼海、羅大佑,他們都在努力活躍著,但都已不再年輕。我們呢?少了經濟的窘迫,卻多了選擇的迷惘。
公司報道的現場與邏輯
寫這個稿子之前,剛好有次非常巧合的偶遇。在國航頭等艙,我看到一個穿著白襯衫的熟悉面孔,他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高管,知道阿里重要的秘密。更巧的是那天飛機晚點,而他旁邊的座位空著,我們得以閑聊一個多小時。如果不是這個場合,我們絕沒機會聊到上市這個公司諱莫如深的話題。
“好多媒體都是陰謀論。”白襯衫無奈嘆息。阿里赴美上市的新聞出來后,比對外媒和國內媒體的各種報道,我只能遺憾地確認,白襯衫的話一點沒有錯。外媒的報道多是基于事實,角度也非常的多元化。而國內的報道,很多都是在猜測動機,最為主流的聲音之一是,阿里巴巴高調宣布上市是為了向港交所施壓。
為什么陰謀論如此盛行,我想原因在于財經商業新聞不像社會新聞一樣,有現場。關于并購、上市的新聞,存在于大佬們秘密簽訂的各種文件中,存在于他們低調的私下會面中。大部分時候,新聞的主動權掌握在公司自己手中。
有時候,當記者不得不去撰寫此類新聞時,只有通過現有的事實拼接,或者采訪一些同樣外圍的專家,得出一個貌似符合邏輯的結論,制造轟動效應。

我一直認為,新聞的真實包含兩個意義上的真實,一個是具體新聞元素的真實,一個是邏輯的真實。如同化學反應一樣,相同的原子,根據不同的排列組合原則,會產生不同的分子。比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組成,但一個是能讓人致命的毒氣,一個可以注入飲料中制成可口的汽水。新聞元素可以用不同的邏輯人為排列,而真相只有一個。
馬航的新聞似乎也是如此。中國人民大學老師馬少華評論說:“有一些新聞沒有‘現場,而有一些‘現場無法到達”。這句話同樣適合財經商業新聞。所以,我只寫我能夠確認的。對于我不能肯定的,我選擇了回避,缺乏那種膽量去猜測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