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世界衛生組織截至8月4日的統計表明,西非四國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塞拉利昂在本次埃博拉疫情中累計報告1711個確認或疑似病例,其中932人因病死亡。這一數據表明,埃博拉肆虐給人類造成的死亡率堪稱史上第一。
不過,與此同時,人類抗御埃博拉的前景也顯露出了曙光——盡管它還極其微弱。美國參與抗御幾內亞埃博拉疫情的兩名醫生肯特·布蘭特利和南希·懷特波爾不幸感染了埃博拉。兩人在病情危重之時接受藥物治療,所用的藥物是專門空運到幾內亞的新藥ZMapp,該藥由美國加州圣迭戈的馬普生物制藥公司研發,兩位醫生在使用后獲得了奇跡般的療效,現已開始康復。而且,這種藥物的效應之快讓人驚奇,布蘭特利在靜脈注射新藥后僅20分鐘后,病情就明顯好轉,呼吸轉為順暢,全身皮疹開始消退。接受藥物治療的第二天,布蘭特利已能下床活動,并且自行洗澡。
對病死率高達90%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人們以前幾乎只能束手待斃,但現在ZMapp這種藥物可以成為人類抗御這種致命病毒的有效武器,起到阻止埃博拉病毒對人體的損害,讓患者絕處逢生的作用。
目前,有多種抗御埃博拉病毒的藥物正在研發中,而且,它們出于不同的藥理機制。ZMapp的機理是針對病毒外殼上的一種抗原。
埃博拉病毒的外殼上有很多抗原,如同一根根鐵釘或抓手,它們可以捕捉和抓住人體內的靶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然后進入血管內皮細胞,并使后者遭到破壞,直至造成嚴重后果,如溶血和出血。ZMapp可以捆住或斬斷埃博拉的“抗原之手”,從而阻止病毒捕獲并進入健康細胞。此種藥物在兩名美國醫生身上所起的作用就是由此產生的。
然而,新藥ZMapp還存在許多局限性,例如,在程序上還沒有經過正式驗證和批準,而且,這種藥物還不能批量生產,因而對于普通埃博拉患者而言恐怕還是遠水不解近渴。
現代醫藥使用的規則是,在進行動物試驗之后,必須經過人體一、二、三期試驗,在確認效果好和安全性之后,才能獲得醫藥行政部門的批準,正式上市和應用于臨床。然而,在兩名美國醫生使用之前,ZMapp只對猴子進行過試驗,那么,它又為何被用于治療兩位美國醫生呢?
原來,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有一種法規——“憐憫用法”(Compassionate Use),允許醫療行政部門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特別批準某種未經人體試驗的藥物(研究性用藥),以治療有嚴重疾病或生命危險的患者,而且可以快速審批同意。此次針對兩名美國醫生的用藥,就是在FDA的批準下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實際上,治療人類疾病的很多藥物是由醫護人員首先以自己的身體來試用的,從而獲得安全和療效數據,并推廣到公眾。由于使用未經人體試驗的藥物存在很大風險,當然要簽署知情同意書。兩名美國醫生也是在知情之下而簽字畫押“藥責自負”的。
另一方面,ZMapp是一種單克隆抗體,生產過程復雜,產量有限。其生產過程是:讓小白鼠染上埃博拉病毒片段,小白鼠體內會產生抗御埃博拉病毒的抗體。然后,研究人員從小白鼠體內收集這種抗體,再用這種抗體感染煙草植物,之后煙草開始生長,大約一周后,生產出足夠的抗體原料以制造ZMapp。ZMapp含有的成分包括MB-003(Mapp)和ZMAb,后者又是Defyrus和PHAC兩種抗體的合稱,所以ZMapp是一種優化的雞尾酒式混合藥。
對于ZMapp的療效觀察,僅有此前的動物研究作為依據: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用藥后24小時內全部痊愈,另外2只猴子在染病后48小時內用藥也被治愈,而作為對照的一只染病猴子沒有用藥,5天后即死亡。
ZMapp的出現已經展現了抗御埃博拉的希望之光。對ZMapp將來要做的是,進行人體試驗以證明其安全性并提高產量,此后才能正式用于治療埃博拉患者。但是,人類征服埃博拉不能僅僅寄希望于一種藥物,因而不會把寶全部押在ZMapp上。目前正在研發和試驗的藥物還有很多,例如,加拿大的Tekmira制藥公司研究的一種新藥TKM-Ebola,其作用原理是,讓埃博拉病毒的基因“沉默”,以抑制病毒。這是一種更直接的摧毀病毒的方法。
現在,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將應對埃博拉的緊急應變級別調整至最高級,以對付埃博拉可能在全球蔓延的疫情。經過國際社會的努力,也許有望在不遠的將來研發出能夠徹底治愈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