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鏈接”
緩解住院患兒孤獨
為緩解長時間住院的孤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兒童醫院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高質量的視頻通話服務。已有零星的例子表明“家庭鏈接”項目可以提高長期住院患兒的生活質量,同時,臨床醫師也在考察這項技術是否還能帶來臨床方面的好處。該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兒科》雜志上。

蚊子更愛叮瘧疾感染者
一項研究發現,感染瘧疾的小鼠體味會改變,從而變得更吸引蚊子。該論文6月30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馬克·麥斯切爾等人研究發現,蚊子對那些被感染的小鼠更加情有獨鐘。這一結果說明,瘧原蟲會在宿主傳染性最強的時候,通過改變宿主的體味來吸引蚊子叮咬,加速瘧疾傳播。
排行越小心理越脆弱
對出生次序心理影響的研究已產生大量研究成果,但這些成果有時相互矛盾。《美國流行病學雜志》6月15日發表一項來自瑞典的大型研究顯示,出生次序較靠后可能與抑郁、焦慮甚至自殺風險較高具有相關性。模型顯示,排行第二的兒童較排行第一的兒童自殺死亡的可能性要高17%;排行第三和第四甚至更靠后的兒童的自殺風險分別升高43%和63%。
味蕾減少可致血糖升高
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一項報告表明,隨著老年人舌頭上味蕾數目的減少,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研究者認為,老年人味蕾數目減少可能與機體糖代謝異常有某種關聯,這可能是老年人中Ⅱ型糖尿病發生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孕期使用抗抑郁藥致后代患病風險增加
在近期召開的國際內分泌學會和美國內分泌學會聯合年會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阿里森·何魯威報告的一項動物試驗結果顯示,妊娠期間應用抗抑郁藥物(如氟西汀)可致子代罹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增加,包括肥胖和Ⅱ型糖尿病。
英國醫生呼吁安樂死合法
英國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約翰·阿什頓稱,醫生應該給絕癥患者提供一種專業服務,像助產士一樣,幫助病人減少疼痛和困苦,并在必要時幫助病人結束生命。他敦促立法部門對法律做出修改,稱醫生有資格在患者病痛難耐、徘徊在生死邊緣時,給病人注射一定劑量的藥物來結束病人的生命,醫生的這種行為可被視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