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廣
平安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要將我區“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這為“平安內蒙古”建設明確了目標。阿拉善左旗作為內蒙古“8337”發展思路向北開放和建設沿邊經濟的組成部分,以維護全旗社會穩定和社會治安為抓手,推進建設“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工作。
阿左旗內接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外鄰甘肅、寧夏,管轄面積8萬多平方公里,集中了全盟80%的人口,刑事、治安案件占全盟的70%以上。隨著近年來當地資源的規模開發,流竄犯罪率、外來人員犯罪率不斷上升,占發案總數的60%以上,致使當地維穩壓力加大,加之轄區各蘇木鎮涉及的礦區、農牧區、邊境區特點各不相同,多元的社會環境迫使新時期阿左旗的工作還需從夯實基層的治安基礎發力,提出了實施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建設的思路。
2012年,以巴彥浩特地區為重點的打防控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宣布成立,提出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什么問題突出就打擊什么,什么方式有力就采取什么方式”從實際出發的工作理念,編織出“以巴彥浩特鎮為中心、以治安復雜蘇木鎮為重點、以邊界蘇木鎮為屏障”的打防控立體“鐵網”。巴彥浩特作為盟、旗政府所在地,通過“社區警務”建設為突破口來推進打防控體系建設;在長流水和古拉本建立堵卡站,實行“城門落鎖”,堵截、抓捕流竄作案;在宗別立礦區以 “旅店式”管理系統推動流動人口信息化建設;在巴潤別立農牧區組建“都貴楞”警民治安聯防隊,維護農牧區社會治安秩序;在新興騰格里工業園區建設以園區為中心的單位內部人防、技防、物防及警企聯防管控的打防控工作格局;邊防管理規范“草原110”工作模式,全力維護邊疆安全穩定。同時,配合對各類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的重拳出擊,整個打防控體系在點線面立體網絡布控下分類推進,最終牢筑北疆穩定屏障。
打防控體系建設戰略實施以來,始終堅持以提升群眾滿意度、老百姓安全感、回應民生期許為衡量標準,讓民意主導警務,做優服務,讓百姓口碑見證成效。
回應群眾生活和諧有序的期待,著力破解治安隱患治理的難題。古拉本礦區煤炭資源豐富,流動人口多,撿煤盜煤、盜竊車輛等案件高發,曾一度成為違法犯罪重災區和被掛牌整治的治安亂點。為破解難題,阿左旗公安局開始推行“警企聯動”治安防范模式,一方面抽調警力組建警務工作站,設立治安卡口,強化治安巡邏和交通管理,另一方面,推動指導企業加強保安隊伍建設,實行聯勤聯防聯動。“現在公安管得嚴了,盜竊、搶劫的事少多了,沒事干打架的也少了。”古拉本車行修理業主深有感觸地說。回應群眾對多破“小案”的期待,既要破獲大案要案,又要多破“小案”,嚴密防范和打擊“兩搶一盜”等群眾關注和痛恨的案件。2013年5月,巴潤別立鎮老李接到鄰居電話稱:有人看到他家的牛被人趕著往銀川方向走了,老李趕緊向遠在40公里以外的巴潤別立派出所報警。所長電話指揮“都貴楞”治安聯防的同志開著皮卡車、騎著摩托車,就近圍堵,一個多小時后,已快到蒙寧交界處的兩名偷牛賊被控制,民警將牛及時送還老李。回應群眾對辦事便捷高效的期待,推出多項便民服務措施。開通“阿左旗警方”網絡微博,為民提供網絡警務服務和交流互動。實行戶籍、居民身份證內勤“角色互補零缺位”工作模式,開通戶政辦理“綠色通道”,專為特殊群體服務。購置警務咨詢查詢終端配發基層所隊,方便群眾查詢所需信息及資料,推進執法公開。建成17個標準化社區警務室,推行“一站式服務”。
自打防控體系建設以來,阿左旗連續4年實現命案必破的目標,全旗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達90%以上,群眾反映強烈的“兩搶一盜”案件和地域性職業犯罪,在立體化的打防控體系監控下無所隱匿。
(作者單位: 阿拉善左旗公安局)
(編輯/樂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