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東
我與鐵路可以用一個“緣”字來形容,5歲時一家三口回姥爺家過年,路過鐵路道口時第一次看到一個黝黑的鐵家伙吞云吐霧,拉著那么多車廂快速駛過,頓時對能駕馭這蒸汽火車的司機羨慕不已,于是開火車的念頭就在我心里扎了根。考上大學外出求學,第一次坐火車搭乘的便是內蒙古集通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K501次旅客列車,干凈整潔的環境、優質貼心的服務,讓在東北求學的我感受到“家”的溫暖。畢業后,諸多選擇擺在眼前,看到集通鐵路在招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鐵路,我想大概是心中的愿望一直在指引著我。
我從事了鐵路宣傳工作,從而有機會接觸到鐵路一線職工。這些鐵路人,無論是機務、車務、工務,還是電務、車輛,雖然分工不同,但為了旅客平安出行、貨物順利抵達目的地,都付出了不為常人熟知的艱辛。
夢想指引著人生,“中國夢”簡言之就是13億中國人的共同夢想,也是220萬鐵路人的夢想,“中國夢”讓我們看到了鐵路追夢的方向。作為國家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鐵路承擔的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責任,要實現“中國夢”,鐵路強大的運力支撐必不可少。2013年7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研究部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會上,總理動情“兩謝”220萬鐵路職工。隨著鐵路技術的提高和范圍的擴大,鐵路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可或缺。由此,我也慢慢理解了為什么草原人民愿意把“草原上的藍絲帶”這一優美圣潔的稱謂獻給集通鐵路這幾趟旅客列車,用“黑金專列”來稱謂拉煤的火車。
鐵路夢的實現與“中國夢”的實現是相輔相承的,鐵路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國人得到更多實惠,一直以來,鐵路人都在踐行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每年為十幾億中外旅客出行提供貼心服務。近兩年來,鐵路部門為方便旅客出行,各項售票服務措施層出不窮,推出電話訂票、網絡訂票服務,“三個出行”等一系列服務措施;鐵路體制改革、貨運組織改革更是為實現鐵路“中國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作者單位: 內蒙古集通鐵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