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生
八仙筒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歷來以商貿繁榮著稱。歷經建設與發展,今天的八仙筒鎮城區已拓展至6平方公里。一條條道路交錯縱橫,一排排路燈閃爍通明,一幢幢商業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小區別具特色,美化、亮化、綠化,包括排水與供暖工程紛紛上馬。
而前幾年,這里卻因“臟、亂、差”、發展緩慢被視為落后典型。2013年,八仙筒鎮被列為通遼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示范鎮,迎來了發展新機遇,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以“發展、民生、穩定”為總要求,提出了“打造全旗最靚麗城鎮”的城建目標,并堅持科學規劃為先導,按照“商貿為龍頭、農業為基礎、工業為重點、旅游為補充”的發展思路,以打造奈曼旗東部的新型商貿物流中心、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工業化重點城鎮和新型旅游城鎮為目標,全力建設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文化濃郁、人居和諧的新型城鎮。把城市建設作為凝聚人心、展示形象、優化環境、提升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舉措,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規劃引領,商貿古鎮處處景
八仙筒鎮對小城鎮中長期總體發展規劃進行了修編,從“打基礎”出發,統籌謀劃,高起點編制城鎮總體規劃及各項專項和控制性規劃,力求在城鎮格調上體現地方特色,對主街路進行房地產評估,對鎮區布局進行設計,把城鎮定位為全旗東部商貿物流中心、工業重鎮。
按照“基礎設施先行、配套設施跟進”的思路,有序推進小城鎮建設,把鎮街道建設作為推進小城鎮發展的優先選擇,開展街路拓寬整修工程。投資3000多萬元,整修鎮內道路總長度17.8千米,其中新修路段11.8千米,形成“三橫五縱”的道路網,有力拉伸了城鎮骨架、拓展了發展空間。把改善配套設施建設作為推進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內容。采用“BT”模式,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投資400多萬元,實施了雨水排放工程。大搞鎮區綠化美化工程和人行道硬化工程,準備完成人行道硬化2萬平方米。預計投資260萬元對鎮區亮化,更新LED節能型路燈和景觀燈。積極推進小城鎮水、電、有線電視等設施配套建設,有效增強了小城鎮承載力功能。投資2000萬元對鎮區主街路框架范圍實現集中供熱,有力改善居民取暖條件。目前,全鎮實施建設項目13個,累計完成投資6000余萬元。
產業支撐,城鎮發展添活力
八仙筒鎮在強化鎮區功能的同時,加大村鎮建設,用產業支撐發展。西塔日牙圖村的沙地無籽西瓜、雙興村的紅干椒、烏蘭章古嘎查的水稻,都實現了“一村一品”,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僅2013年,完成農業節水工程面積5萬余畝。全鎮基礎母牛年存欄2萬頭,年出欄育肥牛6.5萬頭。扶持了4個育肥牛專業村和6個基礎母牛專業嘎查村建設,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達到40戶。玉米噸糧田超過20萬畝。其中有600畝定產定肥、覆膜等技術的試驗田畝產超過2400斤。全鎮有果樹經濟林8000多畝,新建反季葡萄大棚8棟,培育各種果樹苗130萬株。
八仙筒鎮不斷加強產業集聚區載體建設,努力形成資源利用率高、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鏈長價值高的產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秸稈轉化、玉米深加工、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第三產業以國道111線為重點,盤活農貿市場周邊土地,建成商貿流通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同時,打造孟家段水庫旅游度假區和沿線經濟帶,建成奈曼旗東部現代物流基地和商貿集聚區。
宜居宜業,打造一流硬環境
八仙筒鎮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發展環境,堅持堵疏結合、治臟治差治亂與提高居民素質相結合,專業隊伍與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相結合、集中整治與日常管理相結合,全方位加強城市管理。2013年以來累計投資近200多萬元開展城鎮整治行動,投資1700萬元的垃圾處理項目已經立項。
八仙筒鎮還分層次、有重點地發展中心村鎮建設,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重點推進11個示范村建設,新建村民活動室4000平方米、休閑廣場33600平方米,新修鄉村道路11公里。建設了村老年活動中心和綜合服務站,投資1176萬元對10個嘎查村的鄉村道路、村部、休閑廣場、活動室等進行了擴建和修繕。八仙筒鎮到處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作者單位: 奈曼旗八仙筒鎮黨委)
(本欄編輯/周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