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翼
包頭市昆都侖區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為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建機制,搭平臺,暢通渠道。一是建立黨員干部全覆蓋聯系群眾的“雙聯系”工作機制。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昆都侖區立足實際,制定出臺了黨員干部全覆蓋聯系群眾的“雙聯系”工作機制,為進一步密切聯系黨群干群關系搭建了平臺。二是建立組宣統三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通過整合組宣統工作資源,成立以常委部長輪流擔任組長的聯合工作組,實現黨委部門工作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橫向聯動。三是建立“兩代表一委員”基層聯動機制。通過代表、委員、街鎮聯絡辦和社區工作站向黨員和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廣泛收集村(社)情民意,了解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并認真做好記錄、反饋、辦結、答復等工作。
下基層,摸實情,梳理問題。一是下基層。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根據領導班子調整情況,重新安排38名縣級領導干部的聯系點,健全科級干部、普通黨員、社區干部、村干部幫扶聯系點制度,形成縣級領導聯街鎮、科級領導包社區(村)、社區(村)干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居民(農戶)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二是摸實情。成立了“雙聯系”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收集各區直單位、部門在服務和聯系基層黨員群眾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形成督辦件,提交有關職能部門或者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解決落實。三是梳理問題。通過向全區所有街鎮、社區、嘎查村、機關、學校、部門“兩新”組織和“兩代表一委員”發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查問卷》,收集基層反映集中問題;通過向行政執法和窗口服務單位發放《昆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查問卷》,收集個性化問題,梳理匯總出以下幾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個別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強,在貫徹執行群眾路線方面意識淡漠。二是個別黨員宗旨意識不強,群眾觀念有待進一步加強,缺乏開拓創新、干事創業的工作激情,缺乏必要的紀律制度監督約束。三是部分黨員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精神麻木、視而不見、推諉扯皮,工作效能低。
受啟發,思對策,注重結合。一是抓主體。通過“雙聯系”工作機制、組宣統聯動工作機制、公檢法司政法系統聯動工作機制、“兩代表一委員”基層聯動機制,逐級動員、層層發動,促使全體黨員切實行動起來,自覺強化宗旨意識,解民憂,辦實事。二是暢渠道。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經常性的黨群、干群聯系機制,暢通感情通道,實現感情相融。工作中換位思考、真抓實干,切實沉下去,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提高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踐行群眾路線,不能滿足于嘎查村(社區)的走馬觀花,而要致力于民情的掌握,力求問題的受理和解決。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民情發現機制,暢通民情通道,規范逐級辦理程序,實現民情實察實解。三是講方法。采取召開專題學習會、座談會、討論會等多種形式,帶頭開展群眾路線學習討論,教育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定期召開下基層調研工作交流會,梳理總結基層好的建議,下基層聯系群眾、解決基層問題的好方法、好經驗,全面推廣。通過監督和考評,不斷完善激勵機制,確保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常態化和實效性,促使黨員干部把服務群眾作為本職和本分,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走實群眾路線,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重實效。在工作中將“雙聯系”與“三項工作機制”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注重活動與工作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把落實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著力點向幫助基層理清發展思路,增強基層組織造血功能上轉變,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長遠發展問題,達到建設嘎查村(社區)群眾和諧幸福生活的目的。
(作者系包頭市昆都侖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本欄編輯/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