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區大力開展“萬名黨員干部下基層”活動和“五個一”千村幫聯行動工作,了解農村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幫扶計劃和發展思路是駐村“第一書記”的主要職責和任務。他們在基層辛苦奔波,感悟頗深。請聽:
涼城縣舊堂村“第一書記”王峰說:舊堂村是典型的后進村,基礎條件差、班子不健全,耕地7000余畝,無集體經濟,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在深入調研和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我們 “兩委”班子確定了發展項目。一是根據離城鎮較近和有充足糧食飼料這一優勢,確定發展生豬養殖。二是結合當地耕地條件,按照鎮黨委、政府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甜菜、美葵等經濟作物,實施節水滴灌種植,著力構建“生產——經營——銷售”一體化產業模式。目前,兩個項目都已落地,并取得了成效。
編輯點評:新形勢下,農牧民的思想意識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開始積極想辦法走富路,但是苦于基礎條件、信息條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成效不大。“五個一”千村幫聯行動給基層農牧民帶來了希望,在幫聯過程中好的發展項目如何落實、如何讓村民得到更大實惠、如何保持長效機制是關鍵所在。
武川縣馬王廟村“第一書記”王福義說:通過幾個月的走訪調查,我發現,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傳統農業耕種模式是造成馬王廟村長久以來走不出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馬王廟村地理位置特殊,區位優勢明顯,這里是呼和浩特市去往草原旅游區召河的必經之地,有數條公路通過,車輛川流不息,而方圓十幾公里都沒有可供修車、司機休息的服務區,從這一特點出發,我提出了建設“馬王廟服務區”建議,下一步就是爭取資金的問題。
編輯點評:基層黨員干部就要像王福義一樣走出機關,深入田間地頭、工廠企業,深入情況復雜、黨建基礎薄弱的地方,直接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以“暖民心,合民意”為落腳點,真心實意地為基層群眾做一些實事、辦一些好事、解一些難事。這樣,群眾就會真心歡迎你。
(摘 編)
(本欄編輯/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