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立體式抓好本土人才開發。系統化培養,打造人才發展“鏈條”。實施以少年人才備案資助、青年人才見習儲備、領軍人才開發利用為主要內容的人才”鏈條”銜接計劃,對考入“985”、“211”重點院校的大學生給予教育獎勵,把大學生村官和見習生等力量納入后備人才儲備計劃,實施百名優秀人才開發計劃,從各行業領域中選拔100名優秀人才進行資助培養。集成式支持,構筑本土人才“塔尖”。按照一類、二類、三類“英才”三個層次的人才評定標準,采取調研摸底、發布需求、制定標準、組織評選、研究確定、公示公告六個步驟的評定方式,評選出“馬蘭英才”。主要是在各領域的高級專家、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從事專業技術或生產研發工作的人員中,每年評選出5名一類“英才”、20名二類“英才”和不設上限的三類“英才”,形成“△”梯狀,并為“馬蘭英才”提供政府資助、創業扶持、創新支持等優惠政策。同時,在外出培訓、學術交流等方面每年給予1000—50000元的資助,并從科研場地、資料、設備、人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鄂托克前旗委組織部供稿)
烏拉特前旗強化“土專家、田秀才”培養。進行“實用+特色”培訓。依托新橋勞務公司、職業中專等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通過集中授課、發放資料、播放視頻等形式,對從事種植養殖業和農產品經營、農藝等人員進行實用技術、特色技能培訓,提升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整體素質。推行“橫向+縱向”服務。以“一培一帶”工程為載體,推行“橫向+縱向”服務,即每名農業技術指導員負責10戶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每戶科技示范戶負責帶動10戶農牧戶推廣應用新技術,通過現身說法、手把手教,輻射帶動1萬戶農牧民受益。健全“激勵+管理”機制。出臺激勵政策,對業績突出的優秀實用技術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并優先列為黨員發展對象、優先選配為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去年以來,共從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45名,發展黨員96名。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根據產業類型和人才特點,將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分為生產能手、經營能手等4大類,并分類納入旗級實用技術人才信息庫,進行統一登記管理。
(烏拉特前旗委組織部供稿)
烏拉特前旗強化“土專家、田秀才”培養。進行“實用+特色”培訓。依托新橋勞務公司、職業中專等實用人才培訓基地,通過集中授課、發放資料、播放視頻等形式,對從事種植養殖業和農產品經營、農藝等人員進行實用技術、特色技能培訓,提升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整體素質。推行“橫向+縱向”服務。以“一培一帶”工程為載體,推行“橫向+縱向”服務,即每名農業技術指導員負責10戶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每戶科技示范戶負責帶動10戶農牧戶推廣應用新技術,通過現身說法、手把手教,輻射帶動1萬戶農牧民受益。健全“激勵+管理”機制。出臺激勵政策,對業績突出的優秀實用技術人才進行表彰獎勵,并優先列為黨員發展對象、優先選配為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去年以來,共從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45名,發展黨員96名。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根據產業類型和人才特點,將農牧區實用技術人才分為生產能手、經營能手等4大類,并分類納入旗級實用技術人才信息庫,進行統一登記管理。
(烏拉特前旗委組織部供稿)
新巴爾虎右旗農村基層黨建抓關鍵強組織重作用。以提升素質為根本狠抓黨員教育管理。采取分級分類培訓、選樹黨員“十佳”先鋒、民主評議黨員等方式,全面加強黨性教育和技能教育,推進黨員隊伍純潔性和先進性建設。培育“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北疆紅色堡壘戶”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示范群體,以身邊典型引領帶動周邊黨員群眾創先爭優。以強化功能為重點打造服務型黨組織。健全旗、蘇木鎮、嘎查“三級聯述聯評聯考”考核評價機制,實施組織部長與基層黨組織書記約談等制度,完善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實施嘎查級組織評星分類管理辦法,重點抓好二類偏后嘎查和三類嘎查的轉化升級工作。以服務保障為途徑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內生動力。將嘎查辦公和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嘎查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制定實施《關于設立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積累貢獻獎的實施意見》,鼓勵嘎查干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集體經濟和嘎查干部報酬雙增長的目標。規范運轉基層黨建幫扶發展基金和黨員創業發展基金,為集體經濟薄弱的嘎查黨組織和無職黨員干事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新巴爾虎右旗委組織部供稿)
赤峰市營造“拴心留人”良好環境。建設“玉龍人才”公寓,為高層次人才居住提供保障。為解決外引高層次人才的居住問題,在市區首批建成的49套公寓已全部投入使用,計劃今后每年增建50套左右。同時,為做好“玉龍人才”公寓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制定出臺了《赤峰市“玉龍人才”公寓管理辦法》,明確入住條件和審批程序等相關規定。發放人才公交IC卡,為高層次人才出行提供保障。從2013年開始,每年發放1000張人才公交IC卡,通過遴選的高層次人才持此卡可免費乘坐城區內設有IC讀卡器的公交車。同時,市委組織部制定印發了《赤峰市人才公交IC卡申報使用管理辦法(試行)》,規范人才公交IC卡申報、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安排療養和體檢,為高層次人才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每年組織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自治區“草原英才”的個人和“赤峰市政府特聘專家”及其家屬到克什克騰旗、寧城縣和敖漢旗等地的熱水溫泉進行為期15天的休假療養。每兩年組織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一定貢獻的高層次人才到赤峰市醫院進行免費體檢。
(赤峰市委組織部供稿)
烏海市多管齊下抓好人才工作。完善政策機制。成立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分工負責工作機制。編制《烏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出臺以《烏海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烏海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實施辦法(試行)》、《烏海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實施辦法(試行)》等“一個意見、七個辦法”,形成具有烏海特色的人才政策體系。加強載體建設。立足服務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等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積極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創業的載體平臺。同時,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均與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提升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2012年以來,共投入人才開發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開展各類活動和兌現各項待遇。加大引才力度。依托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引進一批“草原英才”。2012年以來,共招聘化工、建筑等緊缺急需專業博士、碩士研究生60多名,并累計提供就業崗位5128個。
(烏海市委組織部供稿)
烏蘭察布市助力本土“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強能力提素質。以實施“金藍領”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為基礎,充分利用勞務輸出大市的優勢,依托區內外綜合職業院校、醫科院校,有效整合就業、農牧、扶貧等各類培訓資金,對進城務工農牧民開展大規模培訓。2013年,全市累計培訓“金藍領”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強培訓提規模。選派一批中青年人才到發達地區、科研院所學習深造,提升中青年人才的能力和素質;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引領示范作用,壯大農村牧區實用技術人才隊伍;用好用活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專業技術人員,確保“人才紅利”得到完全釋放。目前,全市已培訓各類人才1.3萬余人。強品牌提效益。重點整合以保姆、護工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資源,打造“烏蘭美”等生活性優質勞務品牌;借助烏蘭察布“北開南聯”橋頭堡和“東進西出”重要屏障的區位優勢,塑造現代物流等生產性勞務品牌;發揮農村牧區技能型實用人才作用,培育諸如“杜蒙肉羊”等一系列鄉土品牌。
(烏蘭察布市委組織部供稿)
錫林郭勒盟重視加強蘇木鄉鎮黨委領導班子建設。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充分考慮班子成員年齡結構、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等因素,把善于做群眾工作、熟悉“三農三牧”工作的優秀干部選拔到蘇木鄉鎮黨委領導班子中。注重選拔儲備蒙漢兼通干部,對少數民族聚居的蘇木鄉鎮,要求黨政正職中至少有1名少數民族干部。有計劃地從旗縣市(區)直屬部門、事業單位和蘇木鄉鎮遴選、儲備一批優秀年輕干部作為蘇木鄉鎮領導班子后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強化后備隊伍保障。 抓好黨委書記選任。以德才兼備、立場堅定、能力突出、經驗豐富、作風正派、群眾公認為標準,選拔優秀干部到蘇木鄉鎮黨委書記崗位,優先從具有蘇木鄉鎮領導崗位任職經歷的人員中選拔蘇木鄉鎮黨委書記。注重選拔一定數量的女干部任蘇木鄉鎮黨委書記。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采取分級培訓的方式,抓好蘇木鄉鎮干部黨性教育、創新服務、履職盡責、調處糾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五大主題培訓”。旗縣市(區)黨委黨校負責抓好蘇木鄉鎮其他干部的日常培訓工作,確保蘇木鄉鎮干部每年輪訓一遍。
(錫林郭勒盟委組織部供稿)
(本欄編輯/麥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