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經濟繁榮程度和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包頭市非公有制經濟歷經30多年的發展,已占據全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在助推包頭市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財稅收入、繁榮城鄉市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包頭市非公有制經濟的繁榮,離不開非公有制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近年來,包頭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自治區相關文件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圍繞“著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這一發展思路,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呈現四大亮點。
一是政策環境日漸良好。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包頭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非公有制經濟領導小組,加大了領導和協調服務力度。市委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包頭市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發展條例》、《關于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重點取消了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從2012年起對小微企業注冊登記的26項收費項目開始實行三年免征,提出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25條意見,內容條款涉及16個行政部門,惠及全市95%以上的小微企業。2013年7月份,又制定出臺了《包頭市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若干規定(試行)》,提出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80條規定。
二是服務職能不斷增強。黨政機關及各部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在促進商會建設、項目引進、資金融通、企業聯誼、行業協作、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等方面,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全市已建成各類商會、協會49家,入會企業達到4600多戶。有關部門定期組織舉辦南北商會聯誼會、中國制造業論壇等商務活動,為非公企業促成合作項目103個,資金到位110多億元。積極引導非公企業開展長效性公益活動,2008年以來,累計捐資助學和新農村建設捐款5億多元。全市在非公企業中建成中共黨組織465個,工會組織313個,共青團組織172個。
三是財稅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建立起多元化金融服務平臺,以2012年為例,市財政年初預算安排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財政專項資金1.57億元;市金融辦協調銀行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494.18億元,占全市貸款總額的34.8%;科技部門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超過1800萬元,爭取國家創新基金資助1020萬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創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4億元;稅務部門依法減免各項稅金4.58億元。在全國地市級城市中較早籌資組建了包頭商會中小企業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底,累計為300多戶非公企業提供擔保,金額超過20億元;全市現有小額貸款公司59家,融資性擔保機構62家,累計為2100多戶中小企業提供了擔保。
四是發展平臺與時俱進。建成了全國首個由市工商聯牽頭創建的中小企業創業園,園區一期可容納小微企業100多戶,吸納就業近萬人,并專門成立了小微企業創業孵化中心,積極引導小微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進程。2012年在全國工商聯系統中建成首個體量最大、功能最完善、現代化程度最高和入駐企業最多的商會大廈,目前已引進金融、保險、法律、評估、審計、監理等17個服務機構,共吸引300多戶行業領軍企業入駐,為非公企業實現強強聯合搭建了平臺,通過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極大地提振了包頭市非公有制經濟總體實力和發展形象。
(作者單位: 包頭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