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天逸
大家好,我是東方紅二號試驗衛星,我在地球靜止軌道已經航行30年了。雖然我早已過了使用壽命,不能為地球上的人們轉發廣播信息了,但是我在這里見證了中國通信衛星的成長。
1984年4月8日,我和我的師父們一樣,萬分緊張,又滿懷期待。在我之前,我的國家還沒有一個航天器能飛到這么高的地方,因為我是一顆通信衛星,只有飛到36000千米的高處,才能跟上地球自轉的腳步,永遠守護在中國的緯度上方。我的師兄東方紅一號衛星已經在宇宙中翱翔了14年,可是由于其他國家對我們敵視,對于高軌道通信衛星的技術只能靠師傅們自己摸索。十年磨一劍,師傅們為我操碎了心,從無到有,在失敗中前行,摸索出自主研發之路。終于我來到西昌,伏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肩上,沖向中國通信衛星歷史的起點。4月16日,我成功定點于東經125度赤道上空,我配備的2個C波段轉發器,可進行全天候24小時通信,包括人們的電話、電視、廣播及各項通信試驗,也為我的師傅們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和寶貴的經驗。聽說,從這時候起,我的名字“東方紅”就成了中國通信衛星的通俗稱呼,在國內外廣為人知,或者說,成了一個品牌。

鑫諾六號衛星太陽翼光照試驗
雖然遠在大氣層以外,遠離了我的家鄉和我的師父們,但是我并不孤單。在此后的20年里,又有4個弟弟相繼加入了我們的行列,和我相伴飛行。此外,在我的平臺基礎上開發出的風云二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以及后期改進的衛星,成像質量已經達到并超過了國外一些衛星的水平,為祖國提供了完備的氣象信息。
可是每當我看到身邊其他國家的通信衛星,都感受到自己和他們的差距,為了保持穩定,我必須時刻自旋平衡,而轉發器的路數,比身邊的那些大個子少得太多,這一度讓我很沮喪。幸好我的師父們迎難而上,開始新一代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的研制。這一撥體型比我們這批大得多,平臺長1.7米,最大直徑2.2米,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后高達18米,衛星總重2.2噸,有效載荷170千克,具有24個轉發器,設計壽命達到8年。1997年5月12日,我終于和他見面了,他是我們國家第一種三軸穩定中等容量的通信衛星,雖然和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仍然很大,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先進的衛星平臺,嫦娥一號妹妹就是以這種成熟可靠的東方紅三號平臺為基礎研制的,師父們還用先進的技術對東三平臺進行改進,派生出東三A、東三B等平臺。

巴星-1R緊縮場測試
如今,我的身邊已經越來越熱鬧,我也越來越驕傲。新世紀上天的“身材龐大”的小師弟東方紅四號已經站在我們這個大舞臺的正中,挑起主角的擔子,他已經具有20世紀90年代的先進水平,這個衛星平臺總重達到了驚人的5.1噸,有效載荷800千克,太陽能電池能輸出10千瓦的功率,可為有效載荷提供8千瓦的電力。同時,小師弟的工作年限也有很大提高,設計壽命高達15年之久。更加令我驕傲的是,我的小師弟還沖出國門、走向世界。“尼日利亞通信衛星”、實現了我國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此后,“委內瑞拉通信衛星”、“巴基斯坦”1R通信衛星、“玻利維亞通信衛星”等多顆外星又相繼飛向太空,首開在軌交付的先河,現在,他們正不辱使命,健康穩定地翱翔于太空之中。為提升小師弟的能力,師父們又在東四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對大承載能力結構、大功率配電、多層通信艙、重疊天線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期待著不久的將來和他們在這里邂逅。
還有一個讓我激動不已的消息,未來,東方紅家族中的東方紅五號將和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起,一箭雙星,攜手并肩站在世界航天器的頂端,成為媲美波音BSS702、泰利斯SpaceBus4000的頂尖級通信衛星平臺。
不過,我可能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由于軌道資源有限,我可能會被師父們送入更高的軌道,慢慢脫離地球的引力。這讓我有些難過,但是我并不懊惱,當更先進的通信衛星站在我曾經瞭望的地方,守護著祖國的衛星通信網絡,在國防、科技和通訊領域貢獻自己的能量的時候,人們會更加牢記我的名字——東方紅二號試驗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