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風云三號B氣象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國防科工局舉行。經過半年在軌測試,該衛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交付給中國氣象局投入使用。
風云三號B衛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發射以來,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在軌測試,衛星各系統功能正常、性能良好,獲取的圖像和數據質量良好,各項主要功能性能指標均符合研制任務要求并優于A星,具備了在軌交付使用的條件。風云三號B星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極軌氣象衛星真正實現了升級換代,也標志著氣象衛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第二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二號”6月9日傍晚飛離月球,開始奔向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深空開展拓展性試驗任務。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表示,“嫦娥二號”奔向更遙遠深空肩負有兩項科學目標,一是在深空開展地球遠磁尾帶電粒子探測,二是對可能的太陽X射線爆和宇宙伽瑪爆進行觀測。
今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圓滿完成各項工程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鑒于“嫦娥二號”衛星依然有不少燃料,科學家們決定讓它開展拓展性試驗任務。其拓展試驗包括3項內容:一是補全月球南北兩極的圖像;二是再次降至近月點15千米軌道高度,對月球虹灣地區進行高分辨率的成像。這前兩項試驗已經全部完成,剩下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擇機從月球逃逸,飛往更遠的深空。
“嫦娥二號”測控系統專家稱,探測月球也只是到40萬千米左右的地方,要到150萬千米遠的地方,測控、通信、數傳、軌道設計都要經過驗證,這將使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再向前邁進一步。
5月18日,第六屆航天控制技術論壇在京舉行,來自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專家齊聚一堂,對空天控制技術發展進行了展望和交流。
本屆論壇以空天控制技術展望為主題,圍繞空天技術的發展動態,共同探討在空天飛行控制系統方面存在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分析和展望未來空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前景,推動和牽引空天領域及控制學科的發展。
近期,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制的“天網”低空慢速小目標探測攔截系統(以下簡稱“天網”)圓滿完成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和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安保任務。據悉“天網”還將積極參與深圳大運會和新疆亞歐博覽會安保系統建設工作。
據了解,服務于新一代“平安城市”建設并備受關注的“天網”旨在解決“對低空慢速小目標飛行器進行有效攔截”這一世界性的難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天網”研制團隊解決了一系列跨行業、跨專業的技術難題,創新突破了平衡拋射技術、大面積空中開網技術等十余項重點新技術,創造了一個課題催生技術專利20余項的佳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當地時間5月26日在加拉加斯與委內瑞拉科技和工業部簽署了《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項目合同》。
根據合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作為項目總承包商將以“在軌交付”形式,會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包商,完成項目合同規定的工作。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一號(VRSS-1)將采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的CAST2000衛星平臺。衛星將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測控工作。地面遙感數據和圖像接收處理系統也將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
5月1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非傳統安全、特種車輛、設備和裝備制造、金屬材料、貿易合作、資本運作、人才交流與信息共享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根據協議,中國航天科工授權其在武漢的九院負責落實具體合作項目并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工九院和武鋼集團將根據需要建立合作推進聯合工作組,協調并推動合作項目的談判和實施工作,保證各項合作順利進行。

日前,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正式簽署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合同。這是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首次參與國際競標并成功中標。
此次中標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從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收集遙感衛星數據的元數據,對這些元數據整合后進行統一存儲管理,并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遙感衛星數據查詢和檢索的服務。同時,該平臺系統將具有高效的遙感衛星數據管理、相應的信息統計、訪問控制、系統維護等功能,可提供遙感衛星數據檢索和數據訪問接口。
5月19日~21日,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警用裝備及反恐技術裝備展覽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攜帶以反恐防暴重大現場監測與控制系統和“天網”低慢小攔截系統為代表的49項科技成果亮相展會,引發了與會者的強烈關注。
中國航天科工此次共展出49項科技成果,其中多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些科技成果將警務工作和高新科技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實用性。
近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航天長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長征國際)參加了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辦的2011年土耳其國際防務展。這是長征國際組建后首次單獨組團參加國際防務展。
本次展出的集團公司軍貿產品包括戰術火力系統、防空武器系統、無人機、精確制導炸彈系列等。長征國際還組織了智能交通系統、城市安防系統、邊境監控系統等產品參展,為拓展該公司貨架產品,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提供了積極和有益的嘗試。
近日,中國航天生態農業示范基地落戶陜西省榆林市。該基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牽頭,集團公司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和榆林市榆陽區姐妹農業合作社共同籌備組建。該基地將試種經太空育種培育的、成熟的經濟作物。
按照計劃,國家榆林農作物品種試驗基地、榆林市農科院、榆林市榆陽區種子試驗站和集團公司航天育種研究中心共同組成專家課題組,以榆林毛烏素沙漠沙化土地為基礎,試種經太空育種培育的、成熟的經濟作物。如果課題試驗成功,太空育種技術將對榆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農業增產增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2007年4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海洋一號B衛星已在軌穩定運行4周年,超壽命運行1年。在東方紅衛星公司研制人員的精心“呵護”下,該衛星在水溫環境要素探測、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污染監測和防治及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等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衛星各分系統運行穩定,各項工程遙測參數正常,衛星還將繼續服務于我國的海洋遙感事業。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60年罕見的旱情,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威脅。在全民抗擊旱災的行動中,國家實施了大規模的人工增雨作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增雨防雹火箭彈再次向天要“甘霖”,有效緩解了旱情。
從3月份至今,四院已為湖北省提供了800枚增雨火箭彈,人工影響天氣發射裝置130架;為江蘇省提供了增雨火箭彈產品600枚,發射裝置80架,供應范圍覆蓋到了蘇南蘇北大部分地區。四院增雨防雹火箭彈以高性能、高效益、機動靈活和優越的經濟性,以及周到的售后服務,受到了全國各地政府和氣象部門的一致好評,成為抗旱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