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磊 聞新
40億年前,火星的大氣層比現在厚。從火星的地貌判斷,那些類似河床的遺跡(如右圖所示)證明火星上曾有河流。2004年,美國航宇局發射了兩個火星漫游車“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兩個“雙胞胎”火星車分別著陸火星,并在火星表面旅行和拍照,勘測了大量的火星巖石和土壤化學成分, 找到了火星大氣層變化的證據。
根據探測數據,40億年前,火星上曾有液體水存在。液體水的存在,表明火星在遠古時代擁有比現在更厚的大氣層。這層厚厚的大氣曾把熱量保留在火星表面,致使火星表面足夠的溫暖,讓水維持液體狀態。
火星上干涸的河床
火星上的“水手谷”如同一道巨大的“傷疤”
“水手谷”是火星上一個巨大的峽谷群,在火星赤道附近綿延4000多千米。1971年,美國發射的探測器“水手”9號首次發現了它。
相比“水手谷”,地球上那些所謂的大峽谷是如此渺小。 構成“水手谷”的峽谷群,最寬處100千米,最深處10千米。在“水手谷”中心有三條大峽谷,形成了一個600千米寬的巨大缺口。而地球大裂谷平均只有1.6千米深,綿延也不過446千米,最寬處也只有29千米。
科學家們認為:在幾十億年前,火星地殼由于表面張力過大引起分裂,形成了“水手谷”。40億年前,“水手谷”可能還有水在流淌。
太陽系中最大的火山的來自火星。在火星赤道上一個名叫塔西斯高地的地方,有4座大火山,其中最大的是奧林匹斯火山。
奧林匹斯火山高約25千米,半徑約600千米,比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出兩倍多。早期天文學家認為奧林匹斯山山頂的白色物質是白雪。現在科學家們確認,白色物質不是白雪,而是云朵。
目前,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些大火山最近一次爆發的時間,也許有一億多年未曾爆發過了。而火星上的其他小火山,從巖漿流上看,在大約200萬年前曾噴發過。科學家預測,在將來某個時刻,火星上的那四座大火山的巖漿會再次噴射出來。
太陽系里最高的火山——奧林匹斯山峰
火星有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坑——赫拉斯盆地,它差不多和美國的加勒比海一樣大。赫拉斯盆地半徑約2300千米、深約9千米,相比之下,地球上最大隕石坑半徑約為300千米。
火星上的隕石坑要比我們發現的其他星球上的隕石坑(包括月球上的)都要平坦和光滑,這是因為月球上沒有風和氣候變化等,而火星上有風和大氣侵蝕著這些隕石坑。許多火星隕石坑周圍的巖石是從隕石坑中濺出來的,因為當隕石撞擊火星形成隕石坑時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使火星地下的冰融化,濕潤的泥土被濺出到隕石坑周圍。
1971年,美國的“水手”9號探測器從火星傳回了火星干涸河床的圖片,這些圖片首次證明火星上曾有水流淌過。不過,這些河流流淌在40億年之前。
從圖像上看,一些干河道有2000多千米長,100多千米寬。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河道可能是在火星發洪水時形成的。無論是在火星
表面,或是在火星的內部,大量的水流進溪流,然后所有的這些水沖刷著火星表面,最終形成了這些河道。
空間探測器同時還發現其他一些關于火星曾經存在液態水的跡象。從隕石坑壁上的小溝槽看,在過去的幾百萬年里水已經從火星表面逃逸出去了。還有一些證據顯示火星上曾經還有過大型的湖泊和海洋。
火星上的河床
火星兩極
火星南北兩極的極冠是由固態二氧化碳和水冰構成的,表面一層是固態二氧化碳,地下一層是水冰。火星北極冠的水冰更多,而火星南極冠固態二氧化碳更多。
在火星冬季,大氣中的氣態二氧化碳凝華,覆蓋冰的表面。在火星春夏,這些固態二氧化碳又升華進入大氣中。這個過程導致火星兩極冠總是發生季節變化。
在火星的冬季,南極冠可以蔓延半個火星南半球。在夏季,這些極冠幾乎全部消失。然而,北極冠的大小變化卻沒有南極冠那么明顯,因為無論是在冬季還是夏季,火星北半球總是比南半球寒冷得多。
在北半球,沙丘環繞著極冠,這些層狀物質看上去就像塵土和冰,一階一階地環繞著極冠。
當行星自轉軸傾斜時,行星表面上的光照量在一年里會不斷變化。例如,就地球而言,北半球處在夏季時,南半球卻是冬季。
像地球一樣,火星在一年期間也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火星自轉軸傾角大約為25度,與地球接近,因此也有四季。但火星上每個季節都是地球的兩倍長,這是因為火星公轉周期是地球兩倍
火星的一年四季
火星兩極的巨大冰蓋下埋藏著大量水冰
火星目前還有很多水,不過絕大部分都被冰凍在火星兩極的內部,以冰凍的土壤形式存在,也稱為“永久凍土”。
假如火星上的水冰全部融化,火星表面將會形成一片淺海。科學家們估計這片淺海平均深度可達90米,這些水大部分是來自北極的冰蓋。
2001年升空的“火星奧德賽號”探測器載有可以探測火星地下水的儀器,用于探測藏火星土壤一米深處的水冰。因為火星深處的溫度高于冰點,科學家認為有大量未知的液態水可能存在于火星深處。
下期預告
下期主題為“移民火星”,主要圍繞著人類會不會移民火星、地球上的火星碎片、探測火星的使命、火星有幾個自然衛星、火星和地球曾經是否一樣、人類對火星的遐想等問題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