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空

“隼鳥”2號登陸1999JU3小行星想象圖
日本計劃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發射第2個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該探測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為改進型微波放電式氙離子發動機,設計壽命7年,將于2018年6月到達小行星1999 JU3,2019年開始采樣,把所攜帶的撞擊裝置(又叫太空炮)釋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時探測器將移到小行星另一側,避免脆弱的感應器被四處飛濺的殘骸或碎片擊中。之后,撞擊裝置將轟炸巖石形成彈坑,隼鳥-2從彈坑搜集小行星內部的巖石,最終在2020年左右將樣本返回地球。
其工程目標是:進一步驗證“隼鳥”2所采用的新技術,提高其魯棒性、可靠性和以及可應用性,使這些技術日臻成熟、完善;驗證利用撞擊裝置撞擊天體的技術。其科學目標是:調查C 型小行星在物質科學方面的特性,進一步確認1999JU3上含礦物質、水和有機物的情況,特別是要搞楚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對1999JU3小行星的直接探測調查其再集成過程、內部結構和地下物質等,為搞清小行星的形成過程提供第一手材料。
“隼鳥”2仍采用“隼鳥”1探測器的平臺,但為了滿足、著陸、撞擊、取樣和返回等任務需求,對天線、推力、姿控等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增加了推進劑,研制了撞擊裝置,改進了采樣器設計,調整了有效載荷配置。它將采用自主式下達投放跳躍式機器人指令的方式,以便精確地計算從下達指令到接收到并執行指令間的時差。

工作人員打開“隼鳥”1號探測器的返回艙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