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6月6日表示,證監會近日對《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9個規范性文件進行了修訂,旨在引導和規范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優先股制度進行創新,同時,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本次修訂,明確了優先股股東權利,細化股東行權機制,在《章程指引》的注釋部分明確了優先股的定義,并提示公司在章程中就優先股的發行條件、能否在利潤分配和剩余財產分配權利以外就其他條款設置不同的有限順序做出要求。

6月26日,中國保監會緊急發布《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財產保險公司保險產品開發銷售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稱保險公司開發的保險產品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保險產品的命名應當清晰明了,且與保險責任緊密關聯,不得以博取消費者眼球為目的,進行惡意炒作。
《通知》強調,保險公司應當加強保險產品開發管理,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產品開發應當符合保險原理。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必須有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嚴禁開發帶有賭博或博彩性質的保險產品。

審計署于6月25日公布的《2014年第20號公告:中央部門單位2013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表明,在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會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其中2013年虧損14.7億元。此外,2013年底,社保基金會未按規定對6只禁售期滿的轉持股票計提準備,確認減值損失至少103.02億元。
點評: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審計署所說的虧損額并不是社保基金的真正虧損額,因為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式分為社保基金會直接運作和社保基金會委托投資管理人運作。據《2012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年度報告》顯示,在該年度內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11060.37億元,其中社保基金會直接投資資產6506.67億元,占比58.83%;委托投資資產4553.70億元,占比41.17%。
那么,社保基金會的投資收益到底如何?據《2012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基金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投資收益額3492.45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29%,這樣的投資收益在全球范圍內都不算差。
從此次審計署的報告來看,社保基金之所以能夠保值增值,并不是因為社保基金理事會本身的投資手段高明,而是其選擇的委托投資人運作得當。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投資經歷表明,由政府自己投資并不靠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筆資金就不該用來投資。那么,該如何讓這筆資金保值升值?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是挑選出合格的資產管理人,將資金委托給他們管理。事實上,將資金交由市場投資者管理是國際通例。于是,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如何設定一個程序挑選出合格的管理者?
對此,審計署在審計報告中也建議:社保基金會應研究構建面向市場、公開透明的信托貸款項目選擇程序,提高投后管理水平,明確利率調整的權限、責任和流程,探索建立存款招標制度,逐步采取委托投資的方式進行指數化投資,并建立監管分離制度,設立統一的投資信息管理平臺。換句話說,社保基金理事會應當學會做伯樂,而不是自己去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