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23)
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
王新華
(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23)
文章利用逐步回歸法和1990~201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實證研究了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湖北農村服務業收入每增加1%,則湖北農業總產值增長0.470%。另外,勞動投入、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積等對湖北農業增長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資本投入、農業機械總動力對湖北農業增長無顯著影響。因此,湖北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
農村服務業;農業現代化;農業增長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于農業再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服務業主要包括農業生產服務業、農村文化服務業、農村流通服務業、農村信息服務業、農村生活服務業、農村中介服務業、農村公共服務業等。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于農業再生產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推進城市化進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研究農村服務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就有較強的理論價值。
湖北是農業大省,但農村服務業比重卻很低。以湖北第二次農業普查數據為例,2006年,湖北農業總產值為1 871億元,其中農林牧漁的服務業產值只有28.13億元,只占農業總產值的1.5%。農業生產經營戶共有835萬戶,其中農林牧漁服務業僅占0.2%。2006年末湖北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2 002萬人,其中從事服務業的人員比重占11%。湖北農村服務業的水平極低,極大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也限制了湖北農村經濟的發展。湖北要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創新農業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扶持和發展農村服務業。因此,研究湖北農村服務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
目前,有關農村服務業的文獻還不多,從搜集文獻的情況來看,有些學者提出了“農業服務業”,其內容和“農村服務業”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文獻綜述中除了包括農村服務業的文獻外,還有農業服務業的文獻。
國外研究中有關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關聯的文獻較多,但是,關于服務業與農業的關聯分析的研究較為少見。Kenneth(1998)探討了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直接投入對農業的影響[1]。Harry(1977)對加拿大1967~1977年的統計數據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農業對服務業的消耗率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2]。
國內有些學者分析了中國農業與服務業的關系。其中,應用最多的方法是投入產出法。李啟平(2009)利用1987~2002年投入產出表和2006年中國農村經濟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整體和地區之間兩個層面探討了服務業對中國農業產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影響,以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對現代服務業的多樣性需求[3]。還有的學者利用回歸分析法研究了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潘錦云(2012)運用回歸方法分析了中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農業機械總動力對改造傳統農業的作用最顯著,依然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導力量;雖然解釋變量農業貸款和農業保險通過了回歸方程的檢驗,但影響程度還很有限[4]。劉志彪等(2008)專門研究了長三角地區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狀況,并對其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長三角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城市化水平、服務業就業率水平呈現高度正相關,江蘇的農村服務業屬于典型的傳統服務業,僅僅運輸服務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我國今后農村服務業在商品流通市場、生產性服務、信息服務、金融中介服務、政府農林水利氣象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5]。
還有部分學者研究了湖北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情況,周啟紅(2009)提出了湖北發展農業服務業的重要意義,指出農業服務業是湖北建設現代農業的切入點,發展農業服務業要傳統服務業與新型服務業并舉[6]。魏君英(2007)分析了湖北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發現制約湖北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民收入水平低、產業結構層次低、城市化進程緩慢、對農村服務業重視程度不夠等[7]。
從文獻綜述來看,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主要研究了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意義、內涵、現狀、問題和對策,定量研究較少,特別是有關湖北農村服務業的定量研究就更少了。本文則是使用逐步回歸法對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的影響做實證研究。
Solow于1956年提出的經濟增長模型,假定了一個兩要素生產函數,模型的基本生產函數是一個以資本存量、勞動力投入以及技術進步作為自變量的函數,其形式為:

其中Y為總產出,K為資本投入量,L為勞動力投入量,A為技術因子。
該等式兩邊同時取對數,可以得到:

因為這里我們將A因子進一步分解為其他的因素,其中包括化肥施用量(H)、有效灌溉面積(G)、農業機械總動力(J)、農村服務業等因素(S),所以加上隨機誤差項μ后,該模型可以進一步改寫為:

各變量的含義及預期符號如表1所示,所使用的數據為1990~2011年共22年的時間序列數據。所有數據均來自《湖北統計年鑒》各期,部分數據進行了適當調整,原始數據見表2。

表1 回歸模型中各變量的含義

表2 回歸模型各變量的原始數據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回歸并同時進行多重共線性診斷,模型檢驗結果 R2=0.988,F=210.043,p=0.000,回歸系數及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如表3。

表3 多重共線性診斷結果
從多元回歸結果來看,整個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很高,接近于1,但是部分回歸系數不顯著,例如:ln(L)、ln(K)、ln(S)對應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顯著,而且多重共線性的診斷結果表明,除了ln(G)之外,其他變量對應的VIF(方差膨脹因子)均大于10,說明該模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針對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模型采用逐步回歸法來處理,逐步回歸法的基本思想是“有進有出”。具體做法是將變量一個一個引入,每引入一個自變量后,就對已選入的變量逐個檢驗,當原引入的變量由于后面變量的引入而變得不再顯著,要將其剔除。引入一個變量或從回歸方程中刪除一個變量,為逐步回歸的一步,每一步都要進行F檢驗,以確保每次引入新的變量之前回歸方程中只包含顯著的變量。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既無顯著的自變量進入回歸方程,也無不顯著自變量從回歸方程中剔除為止。這樣就避免了前進法和后退法各自的缺陷,保證了最后所得到的回歸子集是“最優”回歸子集[8]。利用SPSS16.0軟件得到最后的回歸結果如下:

其中:括號內的數值為每個回歸系數相對應的t統計量,*表示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示1%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根據逐步回歸法得到的回歸方程來看,該方程的擬合優度為0.985,F統計量為286.725,說明回歸方程整體顯著,擬合優度較高。各自變量在1%或者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該模型不存在高度多重共線性。另外,該方程的DW統計量為2.052,落入無自相關區域,所以該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對該模型做懷特異方差檢驗,得到結果懷特統計量為18.127,相對應的 p值為0.201,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拒絕無異方差的假設,因此,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因此,該模型總體擬合較好,是較優的回歸模型。
根據回歸方程可以得到,湖北農村服務業發展對農業增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湖北農村服務業收入每增加1%,則湖北農業總產值增長0.47%。另外,我們還發現勞動投入、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積對湖北農業總產值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湖北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還是較高依賴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農田物資施用、農田水利情況。同時,資本投入、農業機械總動力對湖北農業總產值無顯著影響,這個結果有些出乎我們的預計。較為合理的解釋是,目前湖北資本投入量還較少,不太穩定,對湖北農業總產值的影響較小;湖北農業機械化水平還較低,對湖北農業總產值的影響還十分有限。
本文利用逐步回歸法和1990~201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實證研究了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湖北農村服務業對農業增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湖北農村服務業收入每增加1%,則湖北農業總產值增長0.470%。另外,勞動投入、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積等對湖北農業總產值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資本投入、農業機械總動力對湖北農業總產值無顯著影響。因此,湖北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展湖北農村服務:第一,轉變觀念,重視農村服務業的發展;第二,合理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積極優化農村服務業內部結構;第三,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加大對農村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第四,完善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人才機制。
[1]Kenneth.Rural Nonfarm Development:A Trade-Theoretic View[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98,(4):1-17.
[2]Harry.Factor Content of Canadian International Trade:An Input-Output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7,(2):209-211.
[3]李啟平.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的互動發展: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3):73-75.
[4]潘錦云.中國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2:168-187.
[5]劉志彪,等.服務業驅動長三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20-138.
[6]周啟紅.農業服務業:建設現代農業的切入點[N].湖北日報,2009-02-08(06).
[7]魏君英.湖北農村服務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3):78-79.
[8]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30-134.
F326.6
A
1672-0768(2014)01-0034-04
2013-06-25
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Q20121805);武漢工業學院校立重點項目(2012D06)
王新華(1980-),男,湖北潛江人,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服務貿易與服務業。
[責任編輯:盧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