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寇寶剛
3月20日,許昌鈞州運維班的兩名運維人員,只用了十多分鐘時間,就完成了220千伏鈞州變電站一號主變硅膠更換任務。許昌供電公司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中,實行運維一體化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3年10月,許昌220千伏長樂變電站運行人員撤離,自此,許昌供電公司成立的6個運維班完成建制,9座220千伏變電站、47座110千伏變電站全部實行了無人值守。變電運行工成為消失的一個工種,運維班的運維人員,雖然還沒有標準的崗位名稱,但從運行工到運維人員的轉變,并不是簡單的名稱變更,而是在“五大”體系建設中,變電運行、維護管理模式的改變。這一變革,為大檢修奠定了基礎,取得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雙豐收。

1.運維人員在220千伏鈞州變電站更換主變硅膠
許昌供電公司連續5年對15座老變電站進行綜合自動化和數字化改造,對變電站的一次設備、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視頻監控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對電網運行中的所有變電站實施了遠程集中監控,全部變電站具備無人值守的條件。在“五大”體系建設中,推進變電站管理模式轉變,實現了變電設備巡視、操作、維護一體化管理。
為確保無人值守各項業務流程運轉順暢,深化變電站無人值守的運維管理,制定《變電站運維管理實施細則》,對原有的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進行梳理、優化調整,明確環節管理責任,使管理更加順暢、專業協同更加高效。
按照無人值班和運維一體化的思路組建運維班,打破運檢專業設置,22項維護性檢修業務全部納入運維班管理。公司成立了6個運維集控站,按照區域對56座變電站進行集中運行管理和維護,原來超過100人的運行隊伍,精簡為73人。人員少了,工作任務增加了,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許昌公司運維專業經理李豐對變電站實行集控管理有深刻的體會:“過去運行工一天24小時都要守候在變電站,現在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變電站進行遠程監控,既省時又省力。與傳統有人值守變電站相比,無人值守采用運維站集中管理模式,實現了單兵作戰向集團作戰的轉變。”
梅鄉運維班的管轄范圍,負責著全省首座智能變電站的運行維護任務,班長宋庭會被譽為“智能變電運行第一人”。由于他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被國家電網公司聘為培訓師,還承擔了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下達的我國智能變電站運行和管理標準的編制任務。許昌供電公司對運維人員嚴格、規范的培訓,為宋庭會崗位成才搭建了平臺。
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中,由于管理模式的改變,變動崗位員工較多,許昌公司制定專項培訓計劃,針對中層干部、班組長、一般人員的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特點,為每一位崗位變動人員明確“轉崗輔導人”,制定培訓手冊和培訓知識點,確保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建立培訓考核制度,將績效考核成績與人才選拔掛鉤,激勵員工提升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對運行工來說,對設備維護是全新的工作,必須在技術上系統學習。許昌公司制定了運維人員培訓辦法,每月集中培訓兩次,每季度對運維人員進行理論和技能考核。在員工培訓中,實際操作和理論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內部培訓和廠家培訓相結合。統一編制培訓教材,統一編制安規及危險點分析、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工器具使用及維護手冊等6類培訓課件。經過半年的持續培訓,73名運維人員全部取得了上崗資格證。其中有3人獲得了高級工技術職稱,1人獲得了國家電網公司技能專家稱號。

2.運維人員在220千伏薛坡變電站巡查設備
變壓器更換硅膠是一項很普通的工作,但在沒有實行運維一體化之前,檢修人員對220千伏鈞州變電站更換一次硅膠,需要從許昌開車一個小時到禹州,要現場等待辦理工作票等一系列手續,大約兩個小時處理完畢后,再花費一個多小時趕回許昌,既費時又費功且浪費資源。開展運維一體化之后,由運維人員按照程序現場進行硅膠更換,只用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工作。過去由檢修人員到變電站現場檢修的C、D類不停電檢修業務,現在運維人員可以直接操作處理。據測算,許昌公司2013年運維一體化后,全年僅油耗就節省50多萬元。
“實施變電站無人值守和運維一體化,優化了資源配置,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大大提升了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同時也使得運維檢修工作更趨專業化、扁平化和精益化。”許昌供電公司運維部主任吳國松對運維一體化的實施,給予了切實的評價。
許昌供電公司在運維一體化的實踐中,變電站運行質量不斷提高。運維人員全年及時發現變電設備危急隱患58處,嚴重隱患72處,一般隱患106處,確保了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全年辦理操作票、工作票7000多份,操作13萬次,確保了無差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