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永生
近日,央視曝光,警方出擊,取締了東莞一批色情場所,抓捕了一批違法人員。正當公眾為東莞掃黃拍手稱快之時,卻有輿論在呼喚“東莞挺住”?!吧榉簽E,則罵法治之亂;重拳掃黃,則喊東莞挺住”,恐怕不僅是缺乏法治常識的緣故?!盀榉磳Χ磳?,把抵觸當習慣,把泄憤當常態”,一些網友對這種現象的解讀,或許道出了個中“秘密”。
時下,“為反對而反對”的現象不少見,抱有類似心態的大有人在。他們雖然未必全出于抵觸、泄憤,可心中總是有那么一種念頭,仿佛不唱反調就顯示不了獨立思考,不驚世駭俗就表現不出特立獨行。
一個社會不能沒有是非觀念,一個人更不能沒有是非觀念。當法治社會遭遇網絡時代,表達的平臺越來越廣闊,表達的渠道越來越通暢,表達的自由度、社會的容忍度更是水漲船高。對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針鋒相對”,人們也不會大驚小怪。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是與非沒有區別、黑與白沒有界限,甚至可以將是與非顛倒、黑與白混淆。
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底線,一個人更不能沒有底線意識。道德法律是社會的底線,也是公序良俗賴以存在的基礎,更是一個人立身處世起碼的操守。社會底線需要每個人維護,公序良俗需要每個人遵守。如果僅為“特立獨行”,底線沒有了、操守也喪失了,結果將是社會不能承受之重。
可喜的是,網上輿論出現了“反轉”,那些謬種流傳的大V微博,如今沒有多少人圍觀、轉發,取而代之的是網友對其觀點的理性批駁。這說明,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

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