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廣西科技廳積極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六突出”抓好糧食科技創新工作,為廣西糧食安全提供技術
支撐。
一、突出自主創新,培育了糧食優良新品種。“十二五”自治區糧食重大科技專項實施以來先后育成了水稻優良新品種18個、玉米新品種11個通過了農作物品種審定,已在生產上示范推廣800多萬畝,育成的“桂兩優二號”、“特優582”和“Y兩優087”三個水稻品種獲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博優1167”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為糧食生產提供了良種支撐。
二、堅持突出推動糧食農業科技示范縣建設,落實全區科技創新大會《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范縣建設的實施方案》文件的實施,集成現代農業科技要素向產業科技示范縣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一是篩選“豐田優553”、“桂單0811”等一批水稻玉米優良新品種,完善規模化繁育及配套栽培技術,重點在10個糧食科技示范縣開展新品種中試示范;二是支持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配套集成技術示范,在桂平市、全州縣等糧食產業科技示范縣建立育秧、插秧、收獲等全程機械化配套集成技術示范基地,推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促進糧食增收農民增效。
三、堅持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廣西恒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等一批種業企業建設自治區農業良種培育中心,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流動,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抗逆、適應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性新品種。
四、突出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糧食生產發展。一是扶持廣西康華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廣西水稻生態高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建以有機優質稻生產為主線的系列關鍵技術研發及成套技術體系;二是扶持廣西桂平市順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力拓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建立一批自治區糧食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實現專業化、產業化發展。
五、堅持突出產后技術研究,開發糧食儲糧新技術,促進科學儲糧,減少損失。開展太陽能低溫儲糧新技術研究與示范,建成太陽能低溫儲糧應用示范基地,開發糧食深加工新產品,并實現產業化。
六、堅持突出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自治區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和各市、縣(市、區)有關單位的科技人員、科技致富能手、鄉土人才等深入農村和涉農企業,通過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培訓指導和創辦領辦協辦科技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專業技術協會以及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技術合作、聘任技術崗位等形式開展各類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為糧食生產提供技術服務。
2014年,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的糧食安全戰略要求,廣西將繼續加強糧食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和糧食產業科技示范縣建設,扶持一批農業新型的主體建立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發揮科技特派員創新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作用,開發糧食作物安全儲藏、加工關鍵技術,為實現廣西糧食連增目標提供技術支撐。(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