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河南有線電視雙向電視業務規劃選用當年成熟和開放的美國時代華納公司制定的ISA標準搭建視頻點播能力系統架構,在此基礎上,委托第三方進行軟件開發,構建業務認證鑒權,內容管理,門戶展示盒機頂盒管理等運營系統,該系統目前已運行三年,已經達到預期設計目標水平,計劃在今年向支持智能終端演進。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雙向電視業務;視頻點播
中圖分類號:TN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7-0008-01
1 系統構架設計
國內有線電視雙向業務后臺系統建設,大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視頻點播為基礎,借鑒ISA或者NGOD架構搭建視頻點播核心系統;第二階段以基于多業務運營考慮,利用SDP架構,下一代網絡(NGN)架構和云計算技術,構建一個支持創建、部署、計費、清算和管理(業務/用戶/第三方開發者)各類業務的運營管理平臺。
2 系統架構設計要點及系統整體架構
參照eTOM定義的四個水平基本業務過程:市場,產品和客戶過程(M)(Market,Product and Customer),服務過程(Service)、資源過程(Resource)、供應商/合作伙伴過程(Supplier/Partner),從中可見資源-》服務-》產品的關聯關系。
1)在規劃雙向電視業務系統時,重點關注以下難點。
①能力封裝,組件之間松耦合連接:預先規劃服務模型,參照SOA和SID的基本概念,將服務進行封裝,通過接口調用信息。
②產品(包)、原產品、服務和資源映射:BSS只負責定義原產品、產品(包)和計費策略,原產品與資源、能力的映射由平臺框架系統完成,這樣可實現資源-》服務-》原產品-》產品之間的映射關系,BSS系統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和配置產品(包)即可,無需調整原產品和資源、能力的映射關系。
③共享信息/數據:信息/數據按照SID架構建模后,可支持其他業務系統,甚至第三方CP/SP調用,來支撐對精細化服務和數據挖掘這些需求不斷變化的驅動力。
④組件規劃和能力分配:組成架構的組件/功能模塊的能力需要預先規劃,支持百萬級別機頂盒認證能力、內容分發能力、并發流建立和維持能力、門戶系統服務能力和終端對遠期業務支持能力等等。
⑤內容聚合:有線電視運營商主要的業務資產來自于音視頻、圖片和文字,這些內容來源較為分散,有些是運營商自己購買和制作,更多的是來自第三方CP/SP,所以對內容的聚合要實現統一管理。
⑥服務資源動態發現:支持服務資源組件注冊、發布和動態查找功能,構成業務交付平臺的資源組件可以獨立動態升級。
2)河南有線雙向電視業務系統組成。
①雙向電視業務框架子系統是依據《河南有線雙向電視業務系統規范》定制開發的一套系統,完成機頂盒接入認證、內容管理和發布、產品打包管理、業務鑒權管理、業務展現、時移業務管理等功能。
②后臺管理子系統:愛立信BackOffice—后臺管理子系統是VOD核心業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業務管理系統BMS和會話資源管理SRM組成。完成對IP-QAM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完成會話建立和管理、視頻服務器的訪問和計費接口。
③后臺管理子系統-系統間接口BOSS接口—按約束時間或文件塊大小方式提供媒體流服務質量(QOS)消息,可以采用XML或文件方式傳遞。要求BackOffice能夠提供點播的CDR文件,BOSS通過FTP或其他方式獲取CDR文件,作為計費的依據之一。
④核心內容分發管理子系統采用分布式部署,省中心節點的內容節目庫存儲全體內容,而地市骨干節點的內容節目庫是全體內容的子集,集中管理全體內容節目庫,完成對節目存儲、分發、定位等功能。采用Cisco CDSM、Vault、Streamer,Moto CM、S200、S100設備系統。
⑤IPQAM子系統。
IPQAM從IP網接受節目流,將其封裝成TS流后進行QAM調制和頻率變換,輸出到HFC網絡中。支持編輯PAT表中的TSID,機頂盒拼接ServiceGroup的TSID由此系統下發。采用Bigband 6000,Bigband6200,Moto apex1500,Arris D5業界成熟產品。
IPQAM子系統和Backoffice子系統之間并沒有實際的物理上的接口,只是Backoffice中的SRM模塊提供對IPQAM資源分配的支持。
3 雙向電視系統工程現狀
河南有線雙向業務系統目前共建設四期工程,覆蓋全省17個地市,周口尚未建設,目前框架子系統中除MS Portal子系統和CMA子系統外,均采用集中式部署原則。MS Portal 子系統和CMA子系統采用分布式部署原則,各地市中心節點各有兩臺Portal服務器和一臺 CMA服務器,省中心有兩臺Portal服務器和一臺STBMS服務器(用于地市CMA的數據匯總分析)。后臺管理子系統采用集中式部署原則,僅在省中心部署一套。核心內容分發管理子系統中視頻存儲和管理系統部署在省中心,推流系統部署在各地市骨干節點。IPQAM子系統部署在邊緣節點。目前所有系統均規劃有良好的熱備冗余機制。省中心一期工程建設完畢后,各項性能指標正常,系統能夠滿足河南一期50萬雙向用戶的性能需求,CMA子系統目前可以滿足每個地市5萬并發用戶信息,后臺管理子系統承載能力為可以支持1萬以上Package,10個頻道的實時注入,5萬并發流。目前后臺管理子系統已產生5萬以上Package,22個頻道的實時注入,系統運轉正常。地市streamer與省中心核心存儲的容量比差距太大,造成用戶點播地市命中率僅有60%左右,有40%的節目需要從省中心分發,可以通過添加地市streamer數量,縮小容量比的方式增加命中率,也可以通過在地市推流層和省中心核心存儲層之間建立cache層的方式提高地市命中率,降低省中心核心存儲的推流壓力和省干網帶寬需求。
參考文獻
[1]廖洪濤,徐征.數字電視業務支撐系統[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余兆明,李欣.數字電視傳輸與組網技術[M].科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楊陽(1983-),男,河南鄭州人,網絡工程師,工學學士,研究方向:雙向數據網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