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趙光輝 吳江

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魯西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2014年水溶肥研討會暨水溶肥專業委員會成立會”3月12日-13日在山東聊城舉行。來自農業部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所的相關領導、專家,以及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的代表200多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圍繞尿素、硝銨溶液等以氮肥為主的水溶肥原料產品和水溶肥技術、生產、營銷等方面內容進行了交流。
會議期間,中國氮肥工業協會舉行了水溶肥專委會和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討論了水溶肥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并選舉魯西集團副總經理姜吉濤為水溶肥專委會首屆主任。會議推舉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義、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兆平、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旭初、新疆新化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魏建軍四位成員為副主任候選人,提議并通過了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信息和市場部主任高力擔任秘書長,硝酸硝銨專委會秘書長、技術部副主任王立慶以及信息和市場部副主任蘇建英為專委會副秘書長。成立大會上,并公布了專委會專家委員15名以及目前申請加入的37家成員單位。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專委會是水溶性肥料行業的第一個協會組織。專委會成立后,討論通過了2014年重點工作,內容包括開展企業情況調查、建立水溶肥企業檔案;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我國水溶肥發展現狀、問題,爭取理順和落實部分水溶肥產品應享有的化肥優惠政策。同時,推進《尿素硝銨溶液》行業標準的制定,為水溶肥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積累經驗以及組織尿素硝銨溶液(UAN)生產及應用試點等八項工作。
迎合了一個時代的大背景,無疑就賦予了一個新生事物以生命力。贏得了企業認可,生命力就有了根基。“十二五”規劃綱要確立了“到 201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53以上。”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政策撬動了水溶肥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成為支撐水溶肥產品的一大利好因素。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認為:“大力發展水溶肥符合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氮肥工業的競爭力。”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楊春升也持肯定看法:“隨著農業政策的落實、土地流轉、農業現代化理念的實施和推進,水溶肥必將迎來一個研發、生產的高峰期。”
反觀中國水溶性肥料行業發展歷程,企業是引領行業發展的優勢力量。據悉,“十二五”以來,中國水溶肥行業有了長足發展,2010年我國水溶肥年產量為60萬噸,到了2012年,水溶肥的產量與使用量均超過了200萬噸。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群體,需要強有力的統籌、協調和引領能力。與此同時,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打破行業“膠著”,需要行業組織協調解決各種政策、市場、營銷、研發等難題。然而,面對水溶性肥料行業龐大的群體,尚“群龍無首”,行業規范無從入手,加強管理更無從談起。
今年以來,政府逐漸退去行政之手的同時,降低了審批協會組織機構的準入門檻,更明確了以協會組織協調行業發展的方式。前不久,記者在采訪農業部種植業司行業發展處處長許發輝時獲悉,“未來將充分發揮肥料協會的作用,開展更多事務性和行業自律性工作。”水溶肥專委會的應運而生,則契合了行業發展需求。劉淑蘭直言:“專委會貫徹了企業辦會的精神,是行業的一件大喜事。”
姜吉濤在當選后發表的就職講演中表示,美國農業60%的肥料是水溶肥,中國未來要建設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水溶肥是高標準農田的核心部分,這項工程就蘊藏著500萬噸水溶肥的巨大市場。水溶肥專委會將積極推動與該項目、與市場的對接;并積極推動水溶肥標準、運輸、政策方面存在的制約因素的解決。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曾指出,企業要想發展,就要面向市場,將產品進一步向市場推進,或者是向自身原料方向推進。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跨界”成為此舉最大的看點。此次氮肥協會水溶肥專委會依然依托行業、立足氮肥產業,特別是著眼氮肥企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更加廣闊的前瞻視野。
目前氮肥產能過剩,企業數量較多,隨著2008年之后的企業轉型、升級、改造,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但是企業壓力依然很大。作為氮肥企業的主要產品,尿素硝銨溶液是很好的水溶肥和液體肥原料,生產尿素硝銨溶液是由液態尿素、硝銨和水配制而成,加之聚磷酸銨等產品,氮肥企業在水溶性肥料的原料方面擁有巨大的成本和資源優勢。有專家認為,目前以氮資源為主的水溶性肥料占市場的20%左右,尚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劉淑蘭表示,真正推動“水肥一體化”和水溶肥事業的力量是市場需求。水溶肥專委會將采取措施,積極推進圍繞尿素硝銨溶液、聚磷酸銨等原料添加鉀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方式發展水溶肥。“希望專委會擔當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推進水溶肥成為農業肥料的大品種,為氮肥乃至化肥行業的結構優化、轉型升級作出貢獻。同時,積極推進營銷創新,推動中國從肥料大國向肥料強國邁出堅實的一大步。”
楊春升也認為,各種新型、功能性肥料的開發、生產、使用、推廣,是基礎肥料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這不僅是行業貼近市場、注重服務的體現,也是實施質量替代數量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氮肥行業要將新型肥料的開發作為延伸化肥產業功能、提高服務質量、搞好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手段。他相信:“水溶肥專委會的成立,一定會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劉淑蘭

姜吉濤

楊春升

高力
“水溶肥在我國起步了,但是步子還很小,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如何解決、如何發展,任務將落在專委會身上。”首先要轉變觀念,“絕對不能還是尿素一統天下,否則這個產業將沒有可持續性,滿足不了農業發展的需求。”劉淑蘭強調,整個化肥行業結構調整、氮肥行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任務還很重,下一步如何通過新型肥料、功能型肥料的開發來促進和推動產業升級的完成,這是一個重要課題。
其次,“水溶肥的銷售和使用與傳統氮肥不一樣,所以銷售和農化服務意識要跟上,如果還是抱著老觀念,不僅企業產品的水溶肥發展不好,行業也走不遠。”劉淑蘭闡述道,“我們做的這個事情是具有開創性的一項工作,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引領我國水溶肥行業的發展是我們的光榮,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行業應當穩步發展,而不是盲目發展,使水溶肥成為農業大肥料之一。同時完善和推進營銷方式創新,促進氮肥產業肥料品種結構的調整。
記者看到,目前水溶性肥料行業存在概念模糊、營銷不暢、設施對接不力等問題,亟需對發展方向加以前瞻性引導,目前尚無成熟的企業規范方式和成型的產品推廣模式,解決定位研發方向、順應發展趨勢、避免企業走彎路等問題更加迫切。行業組織首先應站位行業高度,解決企業發展方向和產品定位問題,參與行業決策,并成為指導行業和企業針對市場有的放矢、借力發力的客觀依據。著眼水溶性肥料行業發展的歷程,專委會的工作任重道遠。
部分專委會企業代表表示,新成立的水溶肥專委會吸收和團結了一大批水溶肥專家、企業,特別是凝聚了在氮肥領域的龍頭企業,為水溶肥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形成合力的有效平臺,為氮肥企業轉型升級、特別是拓展水溶肥產品的市場前景,構建了一個全新的運作方式,必將引領中國氮肥工業以及水溶性肥料行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