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珂
有朵奇葩叫Wi-Fi焦慮癥
●陸珂

每個旅行團里都有一兩朵奇葩。有的奇葩愛遲到,有的奇葩愛早起游泳,有的奇葩愛問“Why not”。但這次泰國游,在欣賞了迷人的泰國景色的同時,我還發現全團都是奇葩——患有中國式Wi-Fi焦慮癥的奇葩。
從曼谷轉機去清萊的時候,大概有一個小時的等待時間,心急的Vivian登錄了機場的免費Wi-Fi,可惜貌似登錄成功,卻無法連接網絡。還是經常在中泰往返的小顧有經驗,領著浩浩蕩蕩十幾號人直奔問訊處,排隊登記領取Wi-Fi登錄密碼。折騰了差不多一刻鐘終于可以上網了,大家紛紛不管不顧地打開了微信微博朋友圈,那個開心,那個飄飄欲仙,跟犯了煙癮的人憋了半天之后猛吸一大口的情狀別無二致。
在國外,發短信每條1.26元人民幣、接電話每分鐘1.86元人民幣、打電話每分鐘4.86元人民幣,免費Wi-Fi成為全團人最大的需求。
全程覆蓋Wi-Fi那是不可能的,我們畢竟用的不是泰國當地的手機,所以,大家最大的指望就是在車子停下來用餐或者游覽景點的時候。導游向大家征求意見道:“我們今天中午去吃當地人吃的糯米團好不好?”大家接二連三地問:“有Wi-Fi嗎?”導游介紹說:“今天下午我們去泰國和緬甸邊境轉轉,看一看,走一走那條連接著泰國和緬甸的小橋。”大家又問:“有Wi-Fi嗎?”后來,導游就變得很自覺了,他說:“今天下午我們去清邁最大的木雕手工藝品市場看看,那邊有免費的Wi-Fi,密碼是10個4。”
吃什么不重要,玩什么不重要,買什么不重要,有Wi-Fi才最重要。有了Wi-Fi,就可以把吃的、玩的、買的東西拍照,然后上傳到朋友圈,靜候朋友或者非朋友的贊美,接著埋頭對著手機寫下格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善于發現身邊的美……”身邊好美,可惜大家都不看,都在低頭玩手機。
游覽泰緬邊境那天的晚飯,是在一家云南餐館吃的。還沒坐穩,焦慮的人們就忙著登錄Wi-Fi了,奈何始終無法連接,找來服務員一問,才知道這家餐館沒有Wi-Fi,之前搜索到的信號是餐館用來點餐的。已經有人叫嚷著“換一家有Wi-Fi的”起身了,不巧外面雷雨大作,一幫人只得悻悻坐定,百無聊賴地等著上菜。
慢慢有人開始講段子,慢慢有人發出會心的笑聲,慢慢餐桌上變得熱鬧起來。等雷雨停息,這頓沒有Wi-Fi的晚飯也接近尾聲。返回酒店的路上,有人說這是來泰國之后吃得最有意思的一頓飯。
(摘自《視野》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