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
真人秀就是講故事
●暮雨

《中國好聲音》把自己定位為“音樂評論節目”,與傳統真人秀節目拉開距離。在實際操作中,它也在許多地方流露出不一樣的氣質。
當其他選秀節目還熱衷于用排長隊的海選現場證明節目受歡迎的程度時,“好聲音”向美國同行看齊,如NTM(超模新星大賽),就是靠節目團隊在民間淘出有潛力的新人。它還把節目時間集中到比賽現場,臺下的生活片段只有與比賽有關的賽前準備那一小截。
“他們要培養因為聲音而支持某位選手的觀眾,專業的選手更吸引理智的觀眾。這也是節目廣告商的目標消費群?!币幻热嗽u價說。但骨子里,“好聲音”依然是一檔真人秀。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臺上的選手和導師的表演、互動,加上幕后制作團隊的指揮、包裝,共同構筑起節目內容。
剪輯師李舟曾把“好聲音”與美國一些真人秀節目進行對比。在她看來,節目的鏡頭剪輯手法并不復雜,選擇素材的原則也很簡單:作為一檔勵志節目,它不會出現任何有負面影響的細節,不會出現選手生活中表現出的嫉妒、敵視、惡意競爭等細節,在美國,這是相當能提高收視率的做法。它就負責給你講“一群熱愛音樂的人如何很正能量地追逐夢想”的故事。
和2012年相比,2013年的“好聲音”多講了一種故事:如何尋找好聲音?!斑@是危機公關的一種?!惫澞恐谱魅烁暝陆忉?,因為節目開播時有許多爭議。比如出現了許多小有名氣的“回鍋肉”專業選手,如姚貝娜、金潤吉、林育群、葉秉桓等,“而之前大家對‘好聲音’的印象是,這是一檔民間草根的選秀節目。”
轉移焦點的做法是坦白一些內幕故事。于是節目組放出了這樣一些選手的故事:
劉雅婷在深圳根據地酒吧駐唱已經小有名氣。有一天,她發現酒吧里多了幾個人,這幾個人和平常的觀眾不一樣,他們一看就是沖著她來的,坐著靜靜地聽完她的歌就走了,一句話也沒說。之后有人在她的微博上留言,自稱是“好聲音”的導演組成員,要她發一個小樣過去?!翱隙ㄊ球_人的!”劉雅婷沒有理會。又過了幾天,她接到一個電話,催促她發小樣。“我已經認定了他們是騙子,懶得浪費時間理他們,但他們后來又打電話,我就說,想聽我唱歌的話,到另一個酒吧來!”劉雅婷給了對方另外一個酒吧的地址,然后掛掉了電話。這個酒吧離市中心并不近,沒想到這幾個人居然真的來了,劉雅婷有點兒相信這些人了。那之后,她開始飛到上海試鏡,最終獲得參賽權。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蘇夢玫、畢夏、孟楠等人身上。
一位資深綜藝節目編導透露,編劇團隊是每個選秀節目的“標準配置”,每個編劇團隊至少二三十人,一人對接五六名選手。這些編劇們的生活經驗豐富、文筆出眾,全程跟進寫臺本、梳理故事,隨時抓住亮點,為選手們獻計獻策。即便選手本身的故事太干癟也沒關系,編劇團隊會給故事的每個部分“加料”,讓其變得繪聲繪色起來。
一項在4萬名觀眾中做的調查顯示,沖著故事看“好聲音”的人只占到27.5%,但正是有為每個選手量身定制的好故事,才讓他們各富特色,和其他人區分開來。
“當人們討論某個學員時,不會說‘哦,是那個長什么樣的人’,他們會說最具個人特色的那個故事,把這個故事作為學員的標簽?!备暝陆榻B,觀眾有一套自己的辨認方法,制作團隊也會給每個選手都貼一個身份標簽,用盡可能簡短的描述勾勒出一個生動的形象,比如“時尚辣媽”“最會唱歌的火車司機”“想成為中國Lady Gaga的90后”“烏鴉音女孩兒”“小紅帽”“轉音小王子”等。
這些標簽中,上品是有情感故事的,比如家庭不完整、有病痛史等勵志經歷的。中品是身份職業比較特殊的,尤其是和唱歌不搭邊的職業,如司機、礦工等。組合類的友情牌也是中品,因為兩個人很好找故事。下品則只和音樂夢想有關,因為沒有其他故事,只好強調對音樂如何熱愛了。
這些故事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策劃導演會根據不同觀眾的情感需求和共鳴點去包裝故事,如明快的辣媽以突出積極樂觀面,讓女性觀眾喜愛。單親爸爸則走悲情路線,更容易被敏感重情的觀眾接受。
那么多故事,就像三星手機產品系列,高中低端,移動聯通電信網絡,總有一款對你的口味。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那個故事,支持它的主人,像入戲了一樣看戲。
(摘自《家人》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