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
切莫“透支下屬”
☉鄭天

“透支”通常是指銀行允許儲戶在事先約定的限額內,超過存款余額支用款項的一種放款形式。儲戶除要支付超額部分利息外,還有隨時償還的義務。也就是說,“透支”不是“透”了拉倒,最終是要連本帶利一塊還的。如今,“透支”一詞被廣泛運用。諸如,身體超負荷叫“透支身體”,愛情超出了雙方的承受力叫“透支愛情”,“寅吃卯糧”“焚林而獵”一類的行為叫“透支未來”,等等。
筆者發現,個別領導存在“透支下屬”的現象。主要表現為:透支下屬體力——安排下屬做一些超出身體承受力的工作,比如本應是多人完成的工作卻安排一個人去完成,本應是幾天完成的工作卻要求一天完成,令下屬疲憊不堪;透支下屬精力——安排下屬做一些超出自身精神承受力的工作,比如組織學習教育時,在上級規定內容之外大量“加餐”,這個也要求背,那個也要求記,令下屬頭昏腦漲,很難消化理解;透支下屬資源——把明知下屬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工作,硬是攤派給下屬,迫使下屬不得不動用其他資源來“公事私辦”,或為公事墊付個人錢物;透支下屬時間——時常占用下屬的休息時間,令下屬敢怒不敢言。
“透支下屬”,大多是領導作風官僚,不了解下屬,不體察下情所致,但也有一些是由于個別領導政績觀失偏,沽名釣譽、好大喜功使然。“透支下屬”雖是個別現象,但其危害卻不可小視。一是容易引發畸形競爭。一個單位領導因為在工作中“透支下屬”而獲益,就必然會被其他單位的領導所效仿,甚至“發揚光大”。這樣一來,下屬被領導們當成了追名逐利的籌碼,透支額度一個比一個大,結果是水分越來越多,“泡沫”越吹越大,公平競爭、良性競爭原則被嚴重踐踏,單位建設也就自然會受到影響。二是容易影響上下級感情。透支最終是要還的,“透支下屬”也是如此。領導“透支下屬”的衍生品是透支下屬的感情和信任,會誘發下屬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擺在了下屬的對立面。領導或許一時爭得了“彩頭”,卻可能從此失去下屬的尊重和支持。三是容易誤導上級決策。某單位通過“透支下屬”完成的工作,雖然可能得到上級的肯定甚至褒獎,但也容易使上級誤判,高估該單位執行任務的能力。當這個單位某些人員發生變化后,再賦予其同樣的任務,完成的效果恐怕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天壤之別。如此,在關鍵時刻豈不誤了大事?
“透支下屬”絕非小事,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站在單位全面發展和人才隊伍長遠建設的高度,努力轉變工作作風,堅決糾治和防止“透支下屬”行為。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政績憑的是真抓實干,靠的是“老老實實、扎扎實實、踏踏實實”。靠“透支下屬”干工作,只能蒙混一時,絕不會長久。對于某些領導,要盡快把游離的思緒拉回來,把浮躁的內心沉下去,干好當下活,辦好眼前事。只有每項工作都抓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單位才能真發展,個人才會真進步。二是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俗語講“有多大胃,吃多少飯”。領導分配給下屬的工作,應該是下屬能夠完成,或者通過一定程度努力基本能夠完成的工作。人為加壓,過度拔高,即便勉強完成了工作任務,從長遠看,也會得不償失。因此,分配工作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逐步拔高的原則,要提高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三是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我們提倡不怕苦、不講價錢、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和思想境界,但更要善于保護下屬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堅持眼睛向下,多站在下屬的角度思考問題,合理分配工作任務。要自覺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起來,既要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更要營造和諧順暢的內部關系。
【作者系65659部隊66分隊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