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小故事


1880年,英國國會作出決議,以格林威治時間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時間。1884年,國際經緯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亦稱零度經線或起始經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起點。后來,世界各國都把格林威治時間定為世界的標準時間。


公元前55年,古羅馬軍隊入侵大不列顛島,在英國的道路上深深地印上了兩輪間距為143.5cm的車轍。當時的英國人為了使自己的四輪馬車也能沿著這種車轍行使,便把馬車制成了同樣的寬度,并相沿成習。后來英國制造火車,軌距仍采用這種尺寸,而且影響了不少國家。直到現在,世界上不少國家的鐵道軌距還是這個尺寸。

唐代天文學家、歷算學家李淳風所著的《乙巳占》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在這部著作中李淳風首次提出了劃分風級標準的問題,他根據樹木受風影響而帶來的變化和損壞程度,創制了八級風力標準,即:動葉、鳴條、搖枝、墮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砂石、拔大樹和根。成為后來制定科學風級的基礎。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過了一千多年后,英國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1774~1857)于1805 年才把風力定為12 級共13 個等別。以后又幾經修改,風力等級自1946 年以來已增加到18 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