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電信詐騙謹防“攻心術”
楊光

最近,有人期待著與家鄉的親友見面,有人懷揣著臨近放假的喜悅,心情往往比較放松。實施電信詐騙的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這種心態,想著"趁虛而入"敲上一筆,過個肥年。所以近來有關電信詐騙的案件頻頻見諸報端。因此,除了收到陌生電話和信息時多個心眼外,了解電信詐騙的手法和被騙者的心態,也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我國金融業和通信業的快速發展,這些年來,通過虛假信息實施詐騙的犯罪行為迅速在國內發展蔓延開去。這些行為主要借助于手機、固定電話、網絡等通信工具作為媒介,再通過現代的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
例如,不少人都接到過類似這樣的電話或短信:“您好!您有一張法院傳票沒有領取……”:“您的X X銀行信用卡在X X時間消費額X X元,請致電X X查詢細則……”:“你的家人X X遭遇車禍,現在醫院搶救需要住院費……"等等。
后面的過程則大多是通過一些言語上的誘導,讓目標人物去銀行匯款。或者登錄一個看上去像是銀行網站的頁面,通過輸入賬戶和密碼,套取關鍵信息實施詐騙。
所謂"偽基站",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機號碼或端口號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推銷等垃圾短信息,對正常的移動通信和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正因為偽基站技術,不法分子可以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冒充為銀行、運營商客服熱線,甚至110等號碼,大大增加了市民的辨別難度。
無論是詐騙短信還是詐騙電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看上去超出你想象的事情來突出內容的重要性和緊急性,讓你產生興奮的情緒。比如"家人遭遇車禍"、"兒子掃黃被抓"、"信用卡消費30000元"、"收到違禁物包裹"、"抽中蘋果電腦"等等。
你也許會認為,現在一看到這種短信,就知道是詐騙,不會再上當。但我國的人口基數非常龐大,即便是十萬分之一的人相信不法分子的電信詐騙手段,也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比如不法分子掌握了一份車主名單,信息包括姓名、車型、車牌號碼、注冊住址信息等等,便可以在電話或信息中列出這些信息,以證明其權威性和真實性。如,"車牌號X X的車主X X,我們是X省X市的公安機關,你的汽車在X X時間X X路段涉嫌肇事逃逸……"
如果發來的信息端口號或打來的電話又是由偽基站模仿的公安機關號碼,則更容易讓目標人物亂了方寸。其實冷靜思考一下,如果你提出讓對方提供一些只有公安機關可以掌握的,超越上述內容的具體信息點時,不法分子是不可能回答的。千萬別一上來就被對方曝出的簡單的信息"一葉障目"。歸根結底,不要被自己波動的情緒擾亂了正常的判斷力。
新年將至,請提防以下12類電信詐騙術:
通過欺騙或黑客手段獲取受害人親友的Q Q號碼、郵箱等網上聯系方式,冒充受害人親友向其要錢,有的甚至將受害人親友的視頻聊天錄像播放給受害人觀看,騙取受害人信任并詐騙其錢財。
防范提醒:通過Q Q、微信借錢的都不要輕信,對方開視頻讓你驗證更得留心,一定要重新撥打自己儲存的電話號碼或當面確認。
騙子假冒電信工作人員,虛構被害人"電話欠費"的信息,如果接電人有異議,就謊稱其和其家人的銀行存款信息被人盜用,已不安全,需要由公安民警來接受處理;騙子再提供虛假的公安部門電話或直接轉接到由他們冒充的公安民警作應答,進一步確認其銀行存款信息被盜用,以此來誘騙其提供全部銀行存款數目等情況;然后以存款轉入公安部門提供的"安全賬戶"為由,指定被害人通過銀行A T M機或網銀轉賬,將存款轉存到指定的銀行賬號,其實質是利用轉賬方式將被害人錢款騙到手。
防范提醒:公安機關(執法機關)在偵辦案件當中確需凍結當事人銀行賬戶的,會通過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即使需要采取保護措施,也會讓當事人到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辦理,而不會讓當事人將存款匯到所謂的指定安全賬戶。
犯罪分子通過短信發送銀聯卡消費信息,當撥打短信中的提示電話進行咨詢時,幾名分別冒充銀聯中心、公安工作人員的騙子將連環設套,要求您將銀行卡中的錢款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或套取您的賬號、密碼后轉走您賬上的錢款。
防范提醒:遇到此類情況,首先應到相關銀行進行咨詢,確認自己的銀行卡或信用卡是否真的出現問題,如果出現問題,最好在銀行工作人員的面對面的指導下直接進行處理。
不法分子通過電話冒充執法部門或電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知事主有一"郵寄包裹",某執法部門在包裹中查出違禁物品,要求事主交納保證金等擺平此事。
防范提醒:執法機關或電信部門在查獲"郵寄包裹"中有違禁物品的,會直接通知當事人到單位接受調查,上門調查,執法人員會出示相關法律文書和證件,不會電話通知交所謂的保證金等。
以低價銷售為誘餌,在網絡論壇、虛假網站、購物網站等吸引被害人,并以要求直接轉賬、點擊虛假鏈接、接受木馬文件等方式騙取錢財。
防范提醒:選擇正規網站、平臺購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切勿直接轉賬;賣家發來的鏈接、文件慎點、慎收;貨到付款,要先驗貨再付款。
不法分子通過E-mail、QQ、論壇、網游等發送虛假中獎信息,誘騙網民訪問其開設的虛假中獎網站,再以支付個人所得稅、保證金等名義騙取網名錢財。
防范提醒:接到中獎信息務必先驗證信息真偽;不要撥打虛假中獎信息網站提供的電話;需先交納各類費用的領獎請慎之又慎。
不法分子通過使用盜號木馬、網絡監聽等手段,盜取用戶的銀行賬號、證券賬號、密碼信息和其他個人資料,然后以轉賬盜款、網上購物或制作加卡等方式獲取不法利益。
防范提醒:上網勿隨意打開不明郵件、網址;安裝殺毒軟件,保證電腦安全;賬號被盜應立即掛失。
不法分子通過網聊、電話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員信息后,首先通過反復騷擾或其它手段使受害人手機關機,利用受害人手機關機期間,以醫生或警察名義向受害人家屬打電話,謊稱受害人生病或車禍住院正在搶救,甚至謊稱遭到綁架,要求匯錢到指定賬戶救急以實施詐騙。
防范提醒:遇到這樣的情形,當事人千萬不要急于匯款,應通過與親友有聯系了解其目前的情況,或通過公安、醫院等部門和單位了解對方所說情況的真實性。如果一時無法確認信息的真實性,也盡量不要貿然匯款,而是搞清情況再說。
不法分子以群發短信的方式,將"請把錢存到**銀行,賬號***,王先生"等短信內容大量發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匯款,收到此類匯款詐騙信息后,極可能未經仔細核實,就將錢直接匯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銀行賬號上。還有的事主因拖欠別人錢款,收到此類詐騙信息時,自認為是催款的,沒有落實真實姓名,便匆匆把錢匯入該銀行賬號。
防范提醒:破解這種詐騙手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匯款前同對方取得聯系,確認賬號,以免上當。
用電話聯系事主,讓事主猜其身份,冒充事主的親友、戰友、領導,套取事主資料?,F發展到有一種手法直接叫事主的姓名,自稱是阿X(冒充事主的親友),電話換了等等,并稱近期要來做生意、看望您。之后,嫌疑人電話聯系事主再稱正在來的途中,因嫖妓、賭博、打架等原因被公安機關拘留,急需現金贖身;或謊稱在外地急需用錢等理由騙取事主錢財;或稱被人綁架索要或借錢。
防范提醒:遇到此類情況,事主應提高警惕,問明事情的詳細情況,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執法地公安機關的電話,或撥打執法地公安機關110電話核實情況后,再作決定。如果是綁架的,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犯罪分子冒充稅務、財政、車管所、賣車公司工作人員打您電話,稱"國家已下調購車稅、購房稅,要退還稅金",讓您到銀行A T M機上轉賬,犯罪分子會讓您按其電話提示操作,隨后轉走您卡上的錢。
防范提醒:收到這樣的信息后,當事人切勿盲目相信,可通過相關部門或大型的售車專營店咨詢是否有相關的優惠政策,同時也要認識到網上交易可能存在的受騙風險。
不法分子通過假冒機票、火車票網站,發布大量"低價、特價票"虛假信息,引誘消費者通過網上代訂機票、車票向其賬號匯款,實施詐騙。尤其現在即將迎來春節長假,網絡購票現象頻繁,市民更應當注意防范此類詐騙。
防范提醒:通過IC P備案等認準正規、官方網站;網購經驗欠缺者可請求可靠親友代購;拒絕直接匯款、轉賬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