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濟
中國游客貢獻最大“逆差”
相比2007年,占GDP超10%的中國貿易順差高峰在去年降到2%,只有1890億。盡管中國的出口總額一如既往地遠超入口總量,卻明顯被另一個“入口赤字”拉低了:中國服務業的逆差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2013年達到1220億美元。這巨大的差距背后是什么呢?——突出表現在旅游業,5年前,境外游客在中國大陸的花費遠比內地游客在海外的花費多,但去年中國大陸的到游人數降低2.5%,出境游客上升了18%。(英國《經濟學人》)
澳12%新住房被中國人購買
在悉尼推出的新樓盤中,有近五分之一的樓盤被有錢的中國投資者收入囊中,未來中國資本大量涌入澳大利亞房產市場的趨勢仍將繼續。瑞士信貸銀行在對澳大利亞統計局和外國投資審核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后估算,中國人購房占澳大利亞新房供應量的12%,在悉尼和墨爾本分別占18%和14%。(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
中國網絡巨頭“顛覆世界”?
報道稱,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互聯網格局正在發生震動,雖然美國以微軟、谷歌、蘋果、臉譜為首的巨頭仍稱霸世界,但近幾年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已經對其構成了威脅。中國網絡企業已經不滿足在國內的攻城略地,正在全球范圍展開擴大影響力的并購和收購,甚至美國本土IT企業也接連“陷落”。中國網絡企業還瞄準美國資本市場進行大規模融資,按照市價計算,世界排名前三位的互聯網企業雖然依舊是美國的谷歌、亞馬遜和臉譜,但第四名就是中國的騰訊,第五則是中國的百度。(韓國《世界日報》)
中國樓市發出最強冷卻信號
隨著房價增長放緩,很多開發商的貸款耗盡,以及一些開發商開始降低新住房項目的價格,中國熾熱的房地產市場正在顯示最有力的變冷跡象。此前,銀行和開發商已經顯示相關跡象。銀行對待房地產部門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在一些市場,開發商也擔心房屋供過于求的問題。專家分析認為,“今年,供過于求的情況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今年房價漲幅將會減速,在一些城市,將會出現房價下跌。”(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改 革
中國公布城鎮化藍圖
中國政府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構想了一個從現在至2020年的交通網絡、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的龐大建設計劃。該規劃承諾使中國的城鎮化更加以人為本和生態文明,但也明確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率的目標。中國經濟經歷了多年瘋狂信貸刺激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發展后,如今速度正慢下來。長遠而言,中國領導人想要轉變該國增長模式,使經濟更依賴服務業和消費,但他們堅持短期必須保持投資水平高位,以保證就業和政治穩定。規劃稱: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首次在福利問題上消除城鄉區別
中國將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專家認為,這可視為中國首次在福利問題上消除城鄉區別,打破戶籍制度。(新加坡《聯合早報》)
社 會
中國“新中產階級”正崛起
在中國,有一股強大的勢力正在崛起,那就是新中產階級。這是以30歲到40歲左右的人為基礎的一個強大族群。物質的豐富讓他們內心深處有強烈的安全感,同時,良好的教育也讓他們保持工作上的強烈進取心。他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生活品位,熱愛旅行、健身,也熱愛環保和慈善。他們有歸屬感、安全感以及自信,相信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哪怕遇到挫折也認為可以克服,即使偶爾也會對網絡上曝光的一些丑惡面感到憤怒,但始終覺得正義會戰勝邪惡,一切總會雨過天晴。(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中國企業管理人員年收入高于日本
在全世界擁有9000家客戶的人事咨詢企業合益咨詢公司對各國各個職位級別的年收入(包括基本工資、獎金和補助)進行了調查,并以日本科長級職位的年收入作為1進行了指數化。結果顯示,日本的部門經理級別為1.36,而中國達到1.64。而部長之上的總監級別則為1.68比2.57,差距進一步加大。北京師范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上市企業的部門經理級以上高管的平均年收入在2012年高達63萬6100元,達到普通城鎮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而且與2008年相比增加了20%。(日本《日本經濟新聞》)
過半外國人愿與中國人交往
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察哈爾學會和華通明略合作開展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3》顯示,多數國際民眾認可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形象屬性,他們認為穩定是決定一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條件,國際社會對中國未來發展普遍持樂觀態度。近一半海外民眾認為中國會穩定發展,甚至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海外民眾表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載體豐富,具有國際吸引力。61%的海外民眾樂于了解中國文化,三分之一的調查民眾表示對學習漢語有興趣。他們認為中國人神秘、理性、創新、溫順并且很幸福,有半數以上的外國人樂于和中國人交往。(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仍是外國人的就業熱點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是吸引西方求職者的磁石,第二大經濟體的雇主們如今正采取更謹慎的招聘策略。據統計,2012年在中國大陸工作的外國人增至24萬,較2007年增加17%且仍在上漲。盡管香港對金融從業者頗具吸引力,但上海和北京最受外國人青睞。24萬人中約半數來自美國,20%來自英國。(英國BBC)
中國富豪遠走他國躲霧霾
胡潤研究院今年1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64%的富人(財富超過160萬美元)要么移民到其他國家,要么正在打算這樣做,這一數字高于兩年前得出的60%的調查結果。污染和食品安全是移民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對于安全和財富保障的渴望。目前的局面是,有能力避開霧霾的家庭、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正在逃離像北京這樣的據稱不適合居住的城市。他們試圖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獲得永久居留權。(美國《時代》周刊網站)中國房市下的家庭很脆弱endprint
一項針對中國家庭金融狀況進行的廣泛調查表明,中國的銀行或許不會因房價飆升而直接遭受損失,但任何房價暴跌都有可能引發廣大民眾的憤怒。研究發現,中國家庭“壓倒性地”將儲蓄用于購房,而首付款比例較高和房價飆升意味著,即便房價減半也僅有5%的房子價值低于按揭貸款的未付額。研究還發現,房產占中國家庭總資產的66%,在北京該數據高達84%,而美國的相應數據約為41%。在中國,富人家庭的資產往往更具多樣性,如擁有股票或私人企業。但是不富裕的中國家庭則將絕大部分資產囤積于房產,極少分散投向股票、證券和其他資產。(美國《紐約時報》)
教 育
第三大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國家
眾所周知,各國教育機構都在飛往中國和印度以吸引當地年輕人前去就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如今已成為繼美國和英國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國家。由美國國際教育學會收集的關于2012年國際學生流動性的數據顯示,外籍學生到中國學習的數量高于到澳大利亞或德國的數量。韓國赴華留學生的數量依然是最多的,在所有國際留學生中占比為21.3%。美國學生略遜一籌,比例為8%。(印度《印度時報》網站)不要過分夸獎中國的中小學
許多美國學者和改革者正確地指出,中國等國做得更好,部分原因在于更重視學校教育,對培養教師更用心,更相信只要努力任何孩子都能學好。我們能夠接受的是,這些價值觀念是好的。但專家們不太提到亞洲教育體系中愚笨、死板、競賽等方面。這些如果輸入美國,我們會恐懼的。相比中國的考試制度,我們的考試就像集體游戲。(美國《華盛頓郵報》)
環 保
中國污染問題持續惡化引發控煤呼聲
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中國的空氣污染已達到無法容忍的水平,該國應大力削減其對煤炭的依賴。相關人士也認為,要控制空氣污染,中國當前就要降低對重工業的依賴,還要降低煤炭在該國能源組合中的比例。(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
科 技
研發新型核電,科學家提速
隨著中國努力降低對產生霧霾的燃煤電廠的依賴,中央政府要求研發出新型核電廠的最后期限已被提前15年。研究人員稱,上海某科學家團隊最初被要求用25年研發出世界上首座使用放射性元素釷的核電廠,但如今被告知僅剩下10年時間。理論上看,釷基熔鹽堆技術釋放的熱量數倍于當前的反應堆。該技術的潛在優勢還包括,專家認為中國擁有至少能排進前三的龐大釷儲量,產生的放射性廢物較少等。若中國的核電比例達到5%至10%,霧霾天氣會明顯減少。(香港《南華早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