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喬峰
互聯網行業,一直是“眼球經濟”的沃土、概念炒作的天堂。42歲的孫德良,作為中國最早進入互聯網行業的人之一,以現實的產業經濟為依托,講求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促進,打造了中國化工網、中國紡織網等專業門戶網站,他的網盛科技也成為中國互聯網A股第一股。如今,他身家近30億元。
失業后借錢創辦互聯網公司
孫德良于1972年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高中畢業后,他考進了沈陽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20世紀90年代初,能考上大學的人,在鄉下人眼里是“有出息”的人,而孫德良卻感到隱隱的不安:“我沒錢沒背景,要在大城市生活,必須掌握一技之長,必須有過人之處!”于是,他開始拼命學習英語。寒冬酷暑,春去秋來,孫德良手里永遠抱著一本牛津英語詞典,他的英語水平也因此得到質的飛躍。
1995年,孫德良大學畢業后回到杭州找工作,以出眾的英語水平進入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任英語翻譯。那時,互聯網是稀罕事物,連前沿城市杭州也找不出第二家互聯網公司。這一份工作,猶如一把鑰匙,為孫德良打開了進入互聯網世界的一扇大門。1996年8月,奧運會在亞特蘭大召開,國內部分媒體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出國采訪。孫德良與同事進入亞特蘭大奧運會官方網站摘錄比賽信息,然后翻譯成中文轉售給這些媒體。這次經歷讓孫德良感觸良多:“當時,覺得互聯網真神奇,居然可以在短短數秒內傳送這么多信息。”
新生事物往往伴隨著風險。1997年,孫德良所在的公司因經營不善倒閉。孫德良失業了。失業后的他想繼續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可他在杭州再也找不到互聯網公司。他以僅有的兩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判斷,互聯網肯定是個前景無限的行業。“既然找不到互聯網公司打工,那就自己創辦一家!”他立下了這樣的誓言。
創業是需要資本的,孫德良還沒有積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無奈之下,他只得去找父親想辦法。父親很支持他的想法,毫不猶豫地將家里的幾間房屋作抵押,貸到了2萬元錢。孫德良懷揣著2萬元的全部身家,反復告誡自己:“一定要成功,一定要賺到錢!房子沒了,那可是父親一生的心血啊!”有人說,創業之路沒有退路,拼命向前的人更容易成功。孫德良就是如此。
有一天,孫德良去參加一場服裝展覽會,不料路上突然下起大雨,他只好跑到一位在附近工作的朋友處避雨。和朋友閑聊時,他無意翻開了朋友的抽屜,發現了一大堆化工企業的名片。在旁人看來,這也許只是一堆普通的名片,但孫德良看到的卻是資源。他想:不如就利用這堆名片的資源,做化工方面的網站。
1997年12月,孫德良創辦網盛科技有限公司,同時開始創立中國化工網,這是國內第一個垂直專業網站。他實際上是細分了互聯網,依靠會員編制的商業模式盈利,這就是“會員+廣告”的模式雛形。但在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后孫德良發現,當時會上網、能上網的人不多,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綜合性網站的發展路徑,從報紙和雜志上大量摘錄文章,依靠向用戶提供信息吸引廣告商的眼球是很難的;此外,他還了解到,浙江化工企業經過積累,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欲打開國際市場,卻一直苦于無門路。
了解了這些情況后,為了能向中國化工網的會員提供不可替代性的服務,孫德良強勢推出了“中國化工網”英文版,首先打開了浙江化工企業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也使中國化工網很快走上了盈利的快車道。
打贏中國入世第一案
1997年,孫德良剛創辦中國化工網的時候,他想將網站域名注冊成chemnet.com。Chemnet,是由英文chemical network(化工網絡)簡化而來。他認為這個域名對網站的推廣有巨大幫助。但遺憾的是,這一域名早在1995年就被美國一個商家注冊了。無奈,孫德良只好將域名注冊為china.chemnet.com。
2001年,孫德良了解到,美國這個chemnet.com域名因為沒有再續費而被注銷。他高興極了,第二天就興沖沖地聯系相關機構,以9000美元購得了這苦苦追尋了4年之久的域名。但還沒高興幾天,他就收到一份聯邦快遞送來的郵件,里面是三份全英文的起訴書。孫德良傻眼了,他惹上了當時世界500強中排名第57位的一家澳大利亞公司,這家公司把孫德良告上法庭,說這個域名是他們的。這意味著,孫德良必須立即應訴。但是,由于這是一起源于網絡域名知識產權的跨國官司,辯護難度大,當時國內懂的人少,以至于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敢接這個案子。無奈之下,孫德良只好組織公司內部人員通過翻看相關法律法規資料來做應訴的準備。
為打贏這場官司,孫德良冥思苦想了好幾天。一天晚上,他看電視時看到一則令人振奮的新聞,“北京市民熱烈慶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思維敏捷的他馬上意識到,如果能將官司與“入世”的時間點好好結合,通過媒體的造勢,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自己不僅能打贏這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的第一場知識產權官司”,還能贏得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想到這,孫德良高興得直拍大腿。他開始走訪各大媒體,一遍遍地向他們介紹這場官司的典型意義。結果,該事件引起了國內媒體的高度關注,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在內的眾多媒體都對這場官司進行了報道。
孫德良最終贏得了這場他精心策劃的“中國入世第一案”。
孫德良用他的智慧化險為夷,也借此對公司及本人做了一次大規模的免費宣傳。對此,孫德良說:“這是表達的藝術,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效果很可能會相差萬里。”而他的“網盛科技”、“ 網盛生意寶”在事件發展過程中,也充盈著這樣的智慧。
打造中國互聯網A股第一股
2006年年初,網盛科技的業務已經達到一定規模,旗下有中國化工網、全球化工網、中國紡織網、醫藥網、服裝網等諸多專業行業網站。公司主營業務收入達3000多萬元,凈利潤1000多萬元。但要更好更快地把公司做強、做大,合理融資是必然的選擇,而最為理想的融資渠道就是讓公司上市。這也是孫德良籌劃已久的事情。
上市不是件易事,特別是像網盛科技這些盤子不夠大的中小企業,很容易被券商和會計師忽視。為了引起中介機構的重視,有過打贏“中國入世第一案”經歷的孫德良如法炮制,打出了“中國互聯網第一股”的旗號,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
孫德良的努力再次取得成效,網盛科技進入了緊張的上市程序。2006年10月31日,孫德良來到中國證監會,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緊張答辯。當證監會的工作人員宣布“浙江網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獲通過”時,孫德良熱淚盈眶,第一次在公共場合掉下了眼淚。
2006年12月15日,網盛科技登陸深圳交易所,“中國互聯網A股第一股”正式誕生。一夜之間,孫德良躋身中國巨富之列,他所持股份價值27億元。如果沒有資本市場,孫德良要積累起27億元的財富,按照公司每年盈利2500萬元左右計算,需要173年。而他從創建這家公司到上市,只花了10年。34歲的孫德良成為這一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最大的“黑馬”。
2008年,網盛科技首度突破其堅守12年的線上B2B(商家對商家)陣地,進軍B2C(商家對顧客)市場與線下會展業務。順應市場的特質,浙江民營企業的務實與IT產業模式的結合造就了孫德良網絡與創業、資本的多個神話。
2009年11月11日,孫德良正式對外宣布進軍線上會展業務,推出基于行業網站聯盟的會展信息服務平臺——中國行業會展網。
2012年,網盛科技決定再次與投資商聯手,整合重組旗下的中國服裝網,目標是讓其最終成為服裝領域的“B2B2C電子商務+專業傳媒”平臺。
從在大學里背英語詞典到抵押房子借款,再到與實業結合走專業互聯網之路,一路走來,孫德良走得穩健,也走得激情,演繹了專業門戶網站的一段傳奇。
眼下,雄心勃勃的孫德良正在制定下一階段的宏大目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