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潤

2011年8月5日,泰國誕生首位女總理——英拉·西那瓦。然而,擔負家族政治復興重任的她卻命運多舛,今年5月7日,憲法法院判決她違憲罪名成立,將其解職。副總理兼商務部長尼瓦探隆繼任臨時總理。英拉在拉前后不到3年。
英拉遭遇“司法政變”后,還可能面臨上議院彈劾乃至被禁止參政5年的厄運。英拉下臺導致泰國政爭風暴愈演愈烈,陷入更大危機:朝野兩派支持者紛紛上街,7月大選極可能再度泡湯,政改方案無法推進。估計動蕩會持續到年底,發生軍事政變的可能性上升,泰國滑向“失敗國家”的深淵。
英拉·西那瓦家族主導著21世紀的泰國政壇起伏,過去13年半,該家族的政黨贏得歷次大選,主政9年余,一門3總理:他信(家族長子)、英拉(他信妹妹)、頌猜(他信妹夫)。該家族還推出兩位代總理——沙馬(他信密友)、尼瓦探?。ㄓ⒗^任者)。而反對派在大選中屢戰屢敗,只能通過軍事政變、街頭示威、司法政變、抵制大選等非常規手段搞垮西那瓦家族通過大選組建的政府,獲得短期執政權,并力圖將西那瓦家族及其政黨逐出政壇,驅離泰國。
因此,西那瓦家族的政治命運成為泰國政壇核心問題,屢屢在政壇激起千層浪。
他信出身北部清邁小商人家庭,自我奮斗成為電信大亨,2000年成為泰國唯一入圍《財富》雜志全球500首富之人,家族企業資產達數十億美元。1998年,他信創立泰愛泰黨(蘊含愛國之意),吸收大量政治名流加盟,抓住泰國遭遇1997年金融危機而亟須改革舊體制的機遇,以“新思維、新做法、推政改、重基層”的形象嶄露頭角。該黨打出經濟民族主義的旗號,競選綱領惠及大商人、中小企業主、中產階級、廣大農民等幾乎社會各個階層,重點提出惠于農民的政策:延長償債期限,為每個鄉村提供100萬泰銖發展資金,農民花30泰銖便可獲得醫療服務(即30泰銖治百病計劃)。受惠者超過選民的半數。
2001年1月大選中,泰愛泰黨贏得500個下議院議席的248個,而第二大黨民主黨僅獲128席。泰愛泰黨成為泰國選舉史上首次主要靠競選綱領而非靠買票勝出的政黨。代表草根利益的他信集團首次擊敗在20世紀長期掌權的曼谷精英集團,確立一黨主政格局,改變政黨林立的混亂局面,這在該國民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泰國步入穩定發展的可喜局面,2002至2005年經濟年均增長5%~6%,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受災最重國成為首個經濟強勁增長國。他信外交政績斐然,帶領泰國一度成為東盟“領頭羊”。2005年2月,泰愛泰黨贏得500個下議院議席中的377個,第二大黨民主黨則跌至96席。泰愛泰黨成為泰國歷史上首個單獨組閣的政黨,他信成為泰國民主選舉歷史上首位連選連任的總理。2006年9月他信被政變推翻后,他信派政黨又贏得2007年底大選(2008年1月19日至12月2日,沙馬和頌猜先后任總理)和2011年7月大選(2011年8月5日至今年5月7日,英拉任總理),共產生5位總理。5月7日之后,尼瓦探隆為新任臨時總理。
物極必反。他信試圖搞垮傳統權力階層,獨霸政壇:拉攏王儲,分裂王室;在軍中安插親信,力控軍權;改革官僚體制,強化總理權威。還裁撤數十萬公務員、國企員工等,增加中產階級稅收來補貼草根福利。西那瓦家族企業資產在其任內增加了數十億美元。而其他政黨、權貴、中產階級等曼谷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大減,民主黨更是面臨生死存亡之憂。
由此,誕生了一個以曼谷精英為代表的強大反他信聯盟,他們掌握軍隊、法院、選委會等國家重器,建立強大的街頭組織——黃衫軍,多管齊下,推翻他信及其代理人政府:2006年發起半年的街頭示威,軍方9月政變推翻他信,扶持代理人政府執政1年;2007年頒布壓制他信勢力東山再起的憲法,憲法法院解散泰愛泰黨;2008年,在他信勢力再度執政后,“黃衫軍”又示威半年,占領政府和機場,憲法法院先以違憲為由解職沙馬總理,后又以舞弊為由解散人民力量黨(泰愛黨的替身)、趕走頌猜政府,法院還以非法購地罪判刑他信2年,軍方強推民主黨主席阿披實執政至2011年8月4日;2010年,法院又沒收他信家族14億美元非法財產,阿披實政府吊銷流亡國外的他信的護照,對其發出國際通緝令。反他信勢力力圖將他信勢力趕盡殺絕,西那瓦家族一度慘敗。
2011年7月大選時,面對他信流亡、頌猜被禁止參政5年的窘境,英拉肩負家族政治復興重任:一是必須率領為泰黨(人民力量黨的替身)奪回政權,實施沒有他信的他信政策,維持家族影響力;二是修憲,摘掉限制他信派獨霸政壇的“緊箍咒”,推動該派主導議會上下兩院;三是設法為他信脫罪,讓其回國參政,壓制對手。
為泰黨推出“泰國第一美女”——英拉為總理候選人。英拉柔情、親民,備受青睞。她借用他信巨大影響力和龐大選民支持成就了總理夢,她提出“他信思考,為泰黨行動”的口號。他信為她配備一流的經濟政策、媒體宣傳和公關顧問,投入巨資打出鋪天蓋地的競選廣告。
最終,為泰黨獲得下議院265個議席(過半數),民主黨獲得159席。英拉作為一名公司經理,從5月參選到8月5日擔任總理,僅用3個月。
英拉憑借家族力量出任總理,故必須完成家族政治復興的多項使命。然而,其任內天災人禍不斷,屢遭反對派逼宮,最終下臺。
英拉執政伊始意氣風發,在內政外交方面提出系列宏偉計劃。
她提出實現國家全面脫貧的“2020愿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泰國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6.4%,成為東盟經濟“明星”。為化解社會矛盾,英拉政府2012年1月為在2006至2010年間政治沖突中的受害者提供總計20億泰銖(約合6300萬美元)的補償。在外交方面,英拉提出要將泰國建成東盟內部互聯互通以及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樞紐國家,在東盟共同體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泰國2013年開始推出“你好,我愛你”中文工程,旨在4年內讓東盟10國6億人中的1億人會說中文。英拉還欲讓泰國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東盟共同體建設的“領頭羊”之一,頗有雄才大略。
2012年年中的民調顯示,70.4%的受訪民眾希望英拉繼續執政。
然而,好景不長。英拉是他信的代理人,政府關鍵人事和主要政策都受他信操控,而強勢他信在推動英拉實現家族政治復興的“夢想”,也頻頻刺激反對派的敏感神經,因此,反對派誓將英拉趕下臺。
英拉在夾縫中生存,坐在政壇沸騰的“火爐上”多災多難。
第一難:洪災危機。英拉上任伊始便遭遇泰國50年以來的最大洪災,全國70%的府受災,560多人死亡。反對派指責英拉抗洪不力,促其下臺。2012年初,英拉被迫大幅改組內閣,緩解批評。
第二難:下臺危機。他信和英拉錯估形勢、政策失誤引發致命危機,此乃人禍。英拉面臨的此輪危機發展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英拉政府推動修憲案與《特赦法案》,謀求為他信脫罪,從體制上保證西那瓦家族長期主導政壇,卻引爆一發不可收拾的危機。英拉被反對派指責為“他信傀儡”。他信指揮英拉和為泰黨2012年初便推動國會修憲,第一大反對黨民主黨以修憲危害憲法和君主立憲制為由,訴諸憲法法院,法院裁定國會暫停修憲表決。但他信在2013年春再度鼓動英拉領導執政黨推動國會修憲。
修憲有幾大目的:幫助政府從議會獲得更多權力,形成大政府;修改上議院選舉規則,上議院150名議員中有73名由曼谷精英集團推選,77名由選舉產生,執政黨擬將憲法條款改為“上議員全部直選”。因為2014年3月底要舉行上院選舉,若修憲成功,為泰黨可憑借草根支持而勝選,主導上下兩院、獨霸政壇。這是精英階層絕不允許的,因為代表精英階層的民主黨的選票數量遠少于為泰黨。
此外,政府推動國會通過《特赦法案》,內容是赦免2006年9月19日軍方發動推翻他信的政變到2013年8月8日間參與或組織示威而犯法之人,他信在特赦之列。反對派擔心他信脫罪回國,出任總理。去年11月上中旬,上議院否決《特赦法案》,憲法法院也判定修改“憲法中的上議員選舉方式”的行為違憲。
第二階段,反他信勢力瘋狂反擊,連出狠招,徹底趕走英拉。
第一招,民主黨干將素貼領導“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的支持者(“黃衫軍”在示威前因內訌而解散),自去年10月開始發動半年多的示威,暴力沖擊并長期占領總理府等政府大樓,圍困英拉住所,在英拉兒子學校前喧鬧。同時,民主黨100多名議員辭職,加入示威隊伍,逼迫英拉12月解散下議院,提前大選。

第二招,反對派示威者阻撓2月2日大選投票,迫使1000多萬選民無法投票,大選結果無效,新政府難產,英拉連任夢碎。
第三招,面對英拉堅持執政至下次大選選出新政府的局面,今年5月7日,法院解除英拉以及副總理素拉蓬(他信姻親)等9名重量級內閣成員職務,直接搞司法政變,理由是英拉2011年9月調離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他汶的行為違憲。外媒評論道,法院明顯為曼谷精英服務,顯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面對步步緊逼的示威者,英拉屢次哽咽著對公眾說,已經做了很大讓步,我也是泰國人,難道反對派要讓我在祖國無立錐之地嗎?她請求示威者不要騷擾幼子。英拉被解職后強忍淚水地公開辯解稱,自己沒有濫用職權,盡了一切努力為人民服務。事后看來,如果深知“小不忍則亂大謀”、事緩則圓之道,英拉不致提前倒臺。
泰國最緊迫的危機有兩個。一個是臨時政府、執政黨與反貪污委員會、上議院的斗爭,這涉及政府和高官“生死存亡”,決定未來哪派政府來組織新大選和推進政改。尼瓦探隆稱將繼續依法履行職責,直到大選選出新政府為止。
5月8日,反貪委決定起訴英拉在“政府高價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案”中存在瀆職行為,而其他一些政府官員也有失察之責,因為政府政策導致虧空數十億美元。輿論估計,9日當選的上議院議長素拉猜(反對派人士)會應反貪委要求而推動上議院彈劾英拉和臨時政府,任命新的臨時政府。而現總理尼瓦探隆和為泰黨則予以反制,稱素拉猜未先辭去副議長而當選上議院議長的程序違法,而且,在沒有下議院存在和開會的情況下,上議院選舉議長是非法的,上議院啟動彈劾英拉的程序也是非法的。此外,憲法法院還在調查執政聯盟多個執政黨的300多名議員去年強推國會修憲涉嫌違憲的案子,若再度做出有罪判決,多個執政黨必遭解散,這些議員將被禁止參政5年。兩派誰勝誰敗,尚難定論。
第二個是素貼領導的示威者和“紅衫軍”同時示威,引發大規模暴力沖突的風險陡增。反政府勢力的目標是推翻他信體制和西那瓦家族的政治生命,5月9日起掀起推翻臨時政府的“最后一戰”,10日示威者進入總理府,并在里面辦公。素貼放出狠話,如果12日還未推選新總理,他將自行其是,在總理府宣讀己方政治聲明,儼然就是國家領導人。而支持政府的“紅衫軍”5月10日開始在曼谷西郊和其他地方集會,聲援政府,抗議憲法法院等獨立機構的“不公”。因為,憲法法院2008年和今年解職的三位總理都屬于英拉、他信派,而對民主黨的弊案搪塞不審。針對反政府陣營設立新臨時總理的提議,“紅衫軍”領導人乍都蓬稱,這是違法民主和法律之事,如果上議院真的這么做,將成為引發內戰的導火線,令泰國陷入災難。
近期,示威引發的暴力沖突、槍擊爆炸等事件頻發,泰國民眾擔心,雙方若爆發沖突(2008年兩派示威者曾多次發生流血沖突),國家將陷入曠日持久的動蕩。
泰國亂局根源并非“疾在腠理”,即無法通過換總理或舉行大選來解決,泰國之亂長期化意味著民主機制運作進入死胡同,深層次原因有多個,要全面解決之,難于上青天。泰國動蕩恐將持續到年底或更長時間。
如果文人們長期不能解決危機,軍人發動政變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來平息局面的可能性便會上升,盡管陸軍司令巴育一再表示不會干政。但是,軍方在歷史上曾發動20次政變,素有干政傳統。清邁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任保羅表示,目前泰國局勢的發展恐怕很快就會演變成軍事政變。10日,曼谷街頭出現一輛坦克,盡管軍方稱這是例行訓練,但無疑增加了民眾對政變的擔心。軍事政變將是對泰國民主的再次重擊。
泰國1932年即建立民主體制,是東南亞最早的民主國家,然而其民主發展史是一部悲?。?0世紀陷入軍人頻繁政變和長期執政之深淵,21世紀則遭遇政壇變舞臺的鬧劇場面,他信、英拉派和反對派你方唱罷我登場,拼的不僅僅是大選,更是比在街頭示威上誰更鬧、誰更狠、誰能抗。泰國此輪動蕩危機自去年11月起已經持續半年,沖突共造成傷亡約800人,曼谷、中央政府乃至整個國家長期處于失序和半癱瘓狀態。
英拉被解職并未緩解危機,反而引發更激烈的朝野對抗,泰國正邁向“準內戰”的危險局面。動亂導致泰國2013年經濟增長跌至2.9%,今年恐將在2%左右,因為政府無法編制預算,外資從泰國撤離數十億美元,而泰國六成企業想轉投資外國。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盡管西那瓦家族的政治之路再度受挫,但其代表和領導草根階層與曼谷精英、傳統權貴集團的博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社會政治意義。這畢竟是泰國民主化道路上突破瓶頸的一次重大嘗試,力圖使一人一票選舉制度產生的巨大政治力量壓制住提倡議員和官員任命制的權貴們,這種追求政治平等化、平民化的行為,對泰國的民主化和整個政治生態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但這個歷史進步過程是緩慢的、曲折的,社會代價亦十分高昂。
各派談判、和解乃是國家由亂到治的唯一路徑。而理性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提高社會整體民主素養、實現全民遵紀守法等,則是泰國民主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的必要條件。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 孟加拉灣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