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還記得《云圖》中炫目的高速道路,以及“飛”起來的汽車嗎?科幻電影中的這一場景,今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15年前,當人們開始討論“車聯網”技術時,完全無法想到目前人類所企及的高度,“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探討的是車車結合、車路結合,深度服務的價值,這些才是真正的內涵。” IBM中國研究院資深研究總監孫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中汽協主辦的2014中國汽車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其中關于智能汽車的討論,描繪出一幅未來的景象。
每小時寫一萬五千本故事的車
這是一個互通的世界。自從2007年首個iPone面世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蜂擁而來。“到2017年,我們的生活中將充滿各種智能終端。美國有研究指出,70%的人如今與他們的智能手機共眠。”美國汽車工業聯盟的副會長Gloria Bergquist告訴本刊記者。
美國政府準備在兩年后推行一個計劃:讓汽車與汽車之間的對話成為現實。
已有信息證實,部分新技術已經成熟:比如紅燈時,車會發出警示;前方出現惡劣天氣,汽車也會讓司機知道路面條件出現變化,提醒放慢車速。通過云系統,汽車將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車與交通網絡,車與車之間信息能夠實時傳輸。
麥肯錫的報告稱,未來汽車將成為第二大數據發生器。
換句話說,車輛使用中所產生的全部數據,都會連接到一個數據網絡,因為信息的實時傳輸在技術上已不存在困難。每輛車在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將產生15千兆到25千兆的數據,要知道1千兆數據就相當于1000本書的內容,這意味著,每輛車每個小時可以生成1.5萬本關于司機本人的故事。
對于時下最熱門的“大數據”研究而言,這個龐大的數據庫充滿著財富的誘惑,機會的魅力和全新生活方式的挑戰。
智能手機的各種服務和技術,將最先被衍生到汽車領域。現今粗陋的導航儀功能會全面提升:駕駛員不再需要通過交通臺的廣播得到實時道路信息,因為他們自己駕駛的車知道最新的路況,也知道如何到達目的地將最便捷省時。即使在繁華的市中心,停車也不再是一件麻煩事,因為,車自己會找到離目的地最近的空車位。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這個數據庫有更重要的意義。通過監控駕駛記錄,不同的客戶將享有不同的保費。擁有良好駕駛習慣的客戶無疑將節省保費,喜歡冒險的人則只能增加支出。
汽車的維修養護也將變得更簡單。車空閑時,它自己就將各種信息傳輸到云端,遠程診斷將了解整體車況,給出具體的修理需求。同時向車主提供比價服務,提供不同維修養護點的費用比較。
汽車支付會成為新的支付方式。需要加油時,你的汽車會顯示出附近油站的油價,加油后,車會自動支付油費。加油時,你還可以通過汽車訂購快餐,當駕駛到快餐店門口時,服務生已經等候著,將食物遞到車內,當然車也會為你的外賣埋單。
當你離家只有幾公里時,車會幫你打開家中的暖氣,放好溫暖的洗澡水,它甚至可以幫你發電子郵件,這一切因為它是你的汽車,知道并記錄下你所有在車上的信息。
這就是未來的汽車,一個如同變形金剛般神奇的機器人。
智能駕駛是城市擁堵的靈丹
北京汽車總工程師金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認為智能駕駛代表汽車發展的方向,這是車與人之間完全的融合,不僅僅是簡單的無人駕駛這樣的人機融合。”
智能駕駛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降低事故率。根據歐洲NTSA數據,81%的車禍源于人的失誤。顯然計算機的反應速度要高于人的反應速度,人的反應極限在一百毫秒,計算機只需要十毫秒,超過人的十倍。這個差距,對于挽救一個生命已經足夠。
擁堵已成為大城市的癌癥,伴隨著擁堵而來的是汽車怠速時尾氣排放所產生的污染。而智能駕駛與互聯網相連接,在緩解交通上,特別是嚴重堵塞的路況下,是有效的方式。
在沒有一個有效方法去搜集和管理車輛的移動信息的狀況下,要解決由擁堵引發的生態、環保問題,一切都只是空談。
“今天車聯網創新的目的,在于車輛需要和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關聯在一起。” 孫偉認為。車內的傳感器、道路、交通管理、路旁的交通設施、路旁的微波交通監控設備,這些信息需要綜合,需要一個大的物聯網網絡。
這個物聯網能夠把車輛和其他的信息,包括把互聯網上的天氣、互聯網上交通狀況信息發布整合在一起。透過云平臺,可以開發創新并服務于生態環境。
無人駕駛已上路
自動駕駛的先驅是谷歌,在2010年其改造了第一輛汽車。研發者表示:汽車工業需要重新思考。谷歌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改變全系統產業的技術和格局。2012年4月,在城市道路交通網內,谷歌無人駕駛里程超過40多萬公里。
谷歌對世界汽車行業造成了大地震,它迫使傳統汽車人重新思考駕駛模式,怎樣面對來自IT行業的挑戰。
“三年前博世公司已經開始做自動駕駛的研究和開發。到目前為止,博世的研究開發包括系統開發和試車實驗。” 博世公司總經理王順勝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博世公司目前有一批樣車已行駛超過數萬公里,它也是第一個在歐洲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實驗的開發商。“自動駕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分步驟發展的。”王順勝強調,“我們預計在未來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一些智能駕駛會逐漸走入平常百姓的家里,并且改變人們出行的方式。”
金剛表示,“現在美國已經實現無人駕駛車上市,希望我們政府也能提供無人駕駛方面的資助。”
智能汽車帶來諸多的革新和利益,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
“我們當然希望消費者將他們的汽車聯網。不過依然存在擔憂,主要是有關隱私方面的。” Gloria Bergquist說。
當你所有的行駛信息和習慣都被上傳后,人們就會對隱私產生顧慮,比如駕駛速度的問題。汽車知道你在相應路段的時速,如果你超速行駛,當數據被上傳后,這個信息是否將被提供給政府,作為罰單的依據呢。Gloria Bergquist表示,有70%的美國人存在這樣的擔憂。
導航儀內所搜集的信息,也會令駕駛者面臨意想不到的困境。比如,你的太太將會發現你背著她去吃了一頓法國大餐。有趣的是,對于一些私人調查公司而言,導航儀的記錄已經成為他們完成委托人案件的重要手段。
網絡安全也是令人擔心的因素。今天的汽車,幾乎可以認為是車輪上的計算機。58%的美國人認為,車載電腦會遭受病毒攻擊,電腦一旦癱瘓,智能汽車將如同一堆廢鐵。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自動駕駛的普及后,如果車聯網遭受攻擊,必然會造成大面積的堵塞或嚴重車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