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那天,和女兒站在窗邊向外張望,忽然,目光被一只五彩斑斕的蝴蝶給吸引住了。這是一只美麗的花蝴蝶,正停留在一小節花枝上休憩。“媽媽,我想要那只花蝴蝶。”女兒目不轉睛地盯著蝴蝶說道。“可是,等我們下樓走到跟前時,說不定它早就飛走了,我們還是不要白費力氣了。”我遺憾地對女兒說。“不,”女兒噘起小嘴,“我一定要去捉住它。”女兒說完,便轉身跑了出去。
當我們走到花壇邊時,蝴蝶竟然仍停在那兒!女兒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滿懷期待地去捉那只蝴蝶。我微笑著看著女兒,心里卻并沒有抱多大希望,女兒的小手總歸沒有蝴蝶扇動翅膀來得敏捷。可是,不大一會兒,女兒竟然興沖沖地跑了回來。“媽媽,我捉到蝴蝶了!”女兒興奮地跳著,向我展示她的“戰利品”—一只塑料的花蝴蝶。我不禁莞爾,怪不得這么長時間都一動不動呢。看到我不發一言,女兒認真地說:“媽媽,別看這是只假蝴蝶,可是我們不下樓試試,能捉到嗎?”女兒稚嫩的話語讓我不由得一震,不禁為自己剛才顧慮重重、裹足不前的想法而赧顏。
一次和朋友吃飯,席間,朋友跟我們講了自己一次成功“逆襲”的經歷。學播音主持的朋友去參加一個“尋找新主播”的選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很多,一個個都特別優秀。朋友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復賽。復賽有一個環節要選手們兩兩PK,比賽當日,朋友卻患了感冒,嗓子沙啞、頭暈腦漲,結果自然影響了發揮,觀眾們的掌聲也表明對手占據了很大的優勢。評委在宣布結果之前,問朋友:“如果這次比賽你輸了,會不會遺憾。”“不會,我不遺憾。”朋友下意識地回答,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人都是這么回答的,顯得自己拿得起、放得下,多有風度!主持人聽完接著說:“真的不遺憾嗎?那好,現在我宣布……”“不,我想說的是,如果盡了全力我不會遺憾,但今天我身體出現了狀況,如果您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有更精彩的表現。”在最后關鍵的幾秒鐘,朋友搶過話筒說了上述一段話。這時,評委露出了微笑:“好,我就是要你這種努力、不放棄的沖勁兒,恭喜你們,兩位同時晉級。”
朋友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確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幾乎沒有希望的事情,在付出了努力和實踐后,往往能取得意外的驚喜。就像女兒捉到的那只蝴蝶,如果換作是我,可能都不會下樓,因為蝴蝶不會等那么久;即使下樓,也不會勞神費力地去捉,因為蝴蝶輕輕一扇翅膀便能輕松地脫離我的手掌。但女兒不這么想,她就是去捉了,結果卻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結局,蝴蝶雖然是假的,但女兒依然欣喜若狂,她在乎的是奮力爭取后的收獲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