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翠景
當兒子提出要參加學校的板報小組時,我欣然答應,并鼓勵他積極參與,讓校園板報更有特色,更具創意。每周三下午是板報小組例行的活動時間,兒子和幾個小組成員干得興致勃勃,每次回家給我匯報,都是眉飛色舞,頗有成就感。
可不久后的一個周三,眼看都七點多了,兒子才拖著腳步回到了家里,神情十分沮喪?!霸趺?,這次板報辦砸了?”我急忙問道?!皨?,別提了,板報小組我都不想參加了,大家意見嚴重不一致,導致今天的板報辦得一塌糊涂?!眱鹤由鷼獾卣f。還沒等我插話,兒子就絮叨起了小組成員的種種“罪狀”:擅長美術的小蘭讓繪畫足足占據了板報面積的三分之一;負責文字的劉軍把題目擬得毫無新意;承擔書寫的王璐出現了許多失誤……盡管兒子“批判”得振振有詞,我還是耐心地引導他要辯證地看待同學的優點和缺點,更要包容他人的不足之處,互相團結合作,才能智慧共享。盡管我講得苦口婆心,兒子依然余氣未消,憤憤地躲回了自己的房間。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板報小組就宣布“解散”了,不再集體出謀劃策地共同完成,而是幾個成員輪流“孤軍上陣”。得知消息的我惋惜地哀嘆時,兒子卻有些幸災樂禍地說:“這樣多省心啊,不用被伙伴左右了,自己的地盤終于可以自己做主了。”“畢竟人多力量大,辦一期板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說不定苦頭就在后面呢!”我還是提前給兒子打起了“預防針”。
一個月后,兒子夢寐以求的機會到來了,該他獨自“大顯身手”創辦板報了。盡管他事先自信滿滿,但還是忙得焦頭爛額,從查找資料到確定內容,再到設計圖樣,以及最繁瑣的書寫繪畫,對于兒子來說,的確是不小的挑戰。尤其記得出板報當天,兒子一直忙活了三個多小時,腳站得麻木,手伸得酸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完工。回頭望望自己的智慧成果,根本沒有預想中的欣喜,反而甚不滿意。
那天回到家的兒子,滿臉寫滿了失落?!霸趺礃??老媽說得對吧,人多力量大,很多時候一個人孤軍奮戰,注定是失敗的?!蔽业脑捜缰劐N般敲擊在兒子的心坎上。他思索了片刻,眼神忽然亮了許多,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老媽,我決定明天集合板報組成員,我們要繼續團隊作戰,單打獨斗既費時費力,也影響整體效果。”我贊許地點著頭,慶幸兒子品嘗失敗后終于開竅了。
果然,兒子的倡議“一呼百應”,板報小組的成員們又集結在了一起,或許他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獨自完成任務的孤獨無助,幾乎心照不宣地紛紛表示“學會包容,互相合作”。隨后的日子里,幾個成員在一起熱火朝天地交流探討,誰有精彩的創意,為之喝彩共同借鑒;誰有遺憾的不足,公開指正彌補短板。正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板報創作亮點紛呈,儼然成了校園中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看來,“合作”真是成長中的一道“坎”,被此羈絆的孩子目光短淺,自私狹隘,可一旦逾越其上,則變得豁達開朗,從容淡定,不由自主地踏上暢通無阻的陽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