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直屬的官方報紙《中國航天報》刊登解放軍少將徐光裕題為《中國試射導彈促和平安全發展》的文章,文中直接使用了東風-41和巨浪-2導彈的正式名稱,首次確認了兩型導彈試射的消息。
無獨有偶,2月初,網絡上出現了數張據稱是中國某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車的照片。該發射車與東風-31洲際導彈的發射車均為八軸設計,但車軸排列方式和駕駛室設計存在明顯不同,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里克·費舍爾稱,此次曝光的發射車搭載的就是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我少將證實東風-41試射 徐光裕在文章中說,2013年底,中國在宣布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后不久,又進行了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及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試射。這兩型導彈的試射,之所以引起國際社會,特別是企圖遏制我國和平發展進程的少數國家的高度關注,原因即在于它們是反制遏制與挑釁的有效威懾手段,更是防止入侵、維持地區戰略平衡的重要對沖力量。
文章說,和平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唯一道路,要想和平、安全地實現“中國夢”,就必須要有合理而強大的國防提供堅強保證。
可攜10枚分彈頭突防 據推測,東風-41的射程約為10000公里至14000公里,從中國本土發射可覆蓋美國全境,該導彈最多可以攜帶10枚主動制導式分彈頭。分析認為,東風-41一旦裝備解放軍二炮部隊,將會明顯改變中美戰略核力量的對比。
軍事專家尹卓表示,研發潛射核武器是為了核反擊,發展陸基機動式導彈是準備在敵人對我進行第一次核打擊的時候,加強我核反擊能力,提高生存概率,目的也是為了核反擊。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所有戰略導彈系列在其發展的成熟和后期階段均具有攜帶多彈頭分導能力;世界各主要戰略導彈擁有國家都將多彈頭分導戰略導彈作為主戰戰略武器裝備;多彈頭分導戰略導彈具有突防能力強、打擊目標多、費效比低等優點,是戰略導彈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突破。
分析認為,中國發展東風-41這類導彈是合乎中國戰略武器發展趨勢和國家核戰略邏輯的必然之選,東風-41導彈對于構筑國家安全基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必將成為我國核威懾與核打擊作戰使命任務的中堅力量。摘自《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