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組團去國外參加學術會議,出訪名單中后勤處長赫然在列;黨政機關團組和非必要的企業(yè)“搭伙”出訪……2013年共勸退因公出國(境)團組54批、199人次,核減團組境外天數257天,核減團組成員90人。這是記者從江西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獲悉的一組數字,勸退、核減數字的背后則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因公出國(境)的貓膩。
領導“照顧性”出訪多 “去美國開個會,會期5天,結果報10天,中間還要去趟加拿大,顯然就不合適。”江西省外僑辦出國(境)管理處處長葉松如此說。
“大會”套“小會”之外,有的因公出國(境)團組還表現為“照顧性”出訪。葉松說,經常會有單位前來說情,某領導即將退休,再不出去就沒機會了。
官員出游 企業(yè)買單 2013年9月,江西省出臺《轉發(fā)外僑辦、省委組織部、財政廳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國家工作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的實施意見》,明確規(guī)定除了招商引資團組,黨政機關不得攜帶企業(yè)人員出訪。“黨政機關攜帶非必要的企業(yè)人員出訪,很可能存在讓企業(yè)一路買單的情況。”葉松說。
根據《實施意見》,出國團組出訪前后,組團單位和派員單位須將整個出訪情況通過一定方式公示。2013年,江西省一名廳級領導申請因公出國。然而情況公示后,有群眾舉報這名領導已年滿60歲,不符合出國執(zhí)行公務的相關規(guī)定。后來這名領導主動放棄出訪。
此外,江西省還加強因公出國(境)團組出訪期間的公務活動檢查。按規(guī)定,因公出國團組在外的公務活動要占到三分之二,出訪回來后須公開其在境外展開合作的協(xié)議、文本和圖片,并由相關部門進行檢查。(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