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阿拉伯語,也從未去過敘利亞,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僅僅在業余的時候關注網絡信息并加以分析,宅在英國小城萊斯特的艾略特·希金斯,他的博客“Brown Moses”已成為各國情報機構、國際組織以及無數智庫獲取敘利亞戰爭武器信息的最重要來源。
他發現了伊朗秘密運輸武器至敘利亞的證據;他是第一個確定敘利亞政府軍曾部署集束炸彈的人;《紐約時報》自己都承認,希金斯的發現幫助該報證明沙特阿拉伯曾為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
“聯合國獲得2013年諾貝爾獎,”一位武器專家提及禁化武組織(隸屬聯合國)獲諾貝爾獎一事時說,“我認為艾略特(希金斯)比聯合國的貢獻要大。”
網絡拾珠人
希金斯于1979年出生,在學生時代,他就開始玩電子游戲,且不斷地在互聯網論壇上與網友辯論。
在大學中途輟學后,希金斯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擔任過數據錄入員,還在一家流程管理企業當過票據管理員。在下班時間,他就變身為“Brown Moses”——一個挑剔的網絡評論家,他很活躍地與陌生人進行挑戰、評論中東政治。
隨著時間的推移,希金斯做到了新聞機構都無法做到的事:無限投入時間以挖掘YouTube上的海量碎片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他還樂于分享成果。
這樣做的結果是,越來越多人從他的博客提取論據。在2013年8月的化學武器襲擊之前,希金斯的讀者群體擴大至美國國防部、國務院、聯合國、英國外交聯邦事務部、土耳其國家情報組織、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紐約時報》、《衛報》、俄羅斯國家新聞機構以及無數智庫。
“我估會繼續觀察”
事后看來,去年發生的敘利亞化武事件,將希金斯撿到了敘利亞戰爭“情報王”的位置,但他來說,2013年8月21日早上,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那天早上,希金斯躺在床上用智能手機瀏覽Twitter。他的Twitter主頁幾乎全是傳言大馬士革郊區發生化學武器襲擊并致死一千多人的微博。于是,他迅速集合了將近200段關于受害者的視頻——希金斯有這樣一個視頻庫,里面包含了他在過去8個月里搜集的數千段視頻。對希金斯來說,這些視頻卻能提供很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誰領導了沖鋒戰斗,或者戰爭中使用了哪種武器。
襲擊發生10天后,美國國務卿克里公開一份據稱基于“大量獨立消息來源”作出的情報評估報告,稱美方有“充分信心”認定敘利亞政府21日對大馬士革近郊一些地區動用化學武器,造成至少1429人死亡。
而此時,希金斯已發表了9篇關于襲擊由阿薩德政權發動的文章。希金斯還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阿薩德的共和國衛隊發射了與化武襲擊相關的武器。
即使在奧巴馬跟敘利亞政府攤牌后,即使在敘利亞化學武器從頭版頭條褪色后,希金斯仍然通過社交媒體來揭露黑暗的秘密和殘酷的暴行。
“再也沒有人關心,因為化武攻擊是幾個月前的事了,”他說,“但我仍會繼續觀察。”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