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完的隊列”——整齊的隊列,可謂是中國軍隊的典型特征。小到新兵連三個月的磨練,大到首都國慶的閱兵式,中國軍隊對隊列的要求,一直都比西方軍隊要求的要嚴格的多。
在現代化的戰爭中,整齊的隊列是否需要?很多人認為這種要求早已經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面子工程”“表面文章”,這些對“隊列”訓練的批評早就不絕于耳。“美軍從來不站隊列照樣打勝仗”,是這種論調的最“有力”的論據。
隊列,可以說是近現代軍隊,特別是陸軍的基礎之一。盡管線式作戰早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一支強大的陸軍,必然在隊列上可圈可點。從拿破侖時期法國陸軍,到后來普魯士陸軍,再延續到后來的二戰德國、蘇聯陸軍,在隊列上都不含糊。當初美國陸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投入歐洲戰場“摘桃子”,很多士兵隊列不合格,被盟國譏諷為“走路都在蹦的猴子”。直到現在,美國陸軍也不能算是一支強大的陸軍,雖然它已經武裝到了牙齒。美國并不打算在這方面辯解,因為美國人的戰爭從來不需要陸軍來打頭陣。每次危機,最近的航空母艦才是美國總統的第一選項。但是中國軍隊的根基是陸軍,筆者認為海空軍自有其建設規律和特有文化,但是這種隊列訓練的傳統不會輕易放棄。這種訓練,對于中國這種傳統陸上大國的意義,在于它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個公民打上軍人的烙印。一個隊列排面,常常就是一個步兵班。這個陸軍中最小的作戰單元,就可以在這種隊列訓練中迅速地凝結成一個集體。摘自《被誤讀的中國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