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瑜
【摘要】依據(jù)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預設課堂,注重學生體驗,本文主要就體驗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預設;體驗學習;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體驗是指學生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和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學習就是以文本為載體,以課堂為憑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實踐活動。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結合新課程理念精神和學生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預設,從珍視學生的體驗入手,讓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真正接觸,讓學生的個性在體驗中飛揚,讓體驗學習真正走進我們的語文教學。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體驗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體驗
蘇教版語文教材里的許多文章向讀者描繪了不同神韻風格的人文景觀或者自然景觀,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共享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真實的展示這些地方的圖片或者影像資料,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文本中內(nèi)容的真切體驗。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九冊《黃果樹瀑布》一課時,文章開頭就點明“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對于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人來說肯定很難有這么深刻的體驗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有這種體驗,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呢?在教學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對文章有了大致了解以后,我就充分運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共享的特點從網(wǎng)上下載了黃果樹瀑布的真實圖片以及影像資料,學生通過錄像資料的觀看,頓時如聞其聲,如見其景,被黃果樹瀑布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美景感染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朗讀課文,這些文字符號就會在學生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有效引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材中這樣的課文還有許多,結合教材特點,教師一定要做好精心預設,使學生在還原真實情景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的直觀感受體驗,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圖文結合,學生的體驗感受也更加深刻。
二、聯(lián)系生活,感知體驗
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師要走下講臺,引領學生走出課本,走進生活,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觸摸文本,從而獲得真實的體驗感受。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九冊《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時,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在學完這一課后,教師要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帶領學生到公園或者到郊外的田間地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觀察藍天白云,去傾聽鳥兒的鳴叫,去感受春風拂面,去觀看桃花盛開,去看小溪的淙淙流水……在學生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美好和樂趣,對大自然的美好有了更深切的感悟體驗,對文本的內(nèi)容也有了更透徹的認識,獲得了真實的體驗感受。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研文本,挖掘其中和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有效因素,引領學生把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從而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感受更加深刻。
三、思考探究,促進體驗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領學生對文中重點詞句,精彩片段的思考探究來促進學生的感悟,體驗。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錢學森》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錢學森為什么想迫切回到祖國”進行思考探究,學生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通過深入閱讀課文,從錢學森說的話“我是一個中國人……為的是回到祖國為人民多做點事”中讀出了錢學森一心報效祖國的決心,祖國人民需要他,尤其是學生結合錢學森當時在美國和中國的不同待遇對比更能體驗到錢學森強烈的愛國心,在學生思考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品讀才會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感悟,而這些體驗感悟也只有在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后才會更加深刻。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思考探究提供合適的教學條件,使學生能夠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從而讀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讀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感受。
四、角色表演,加深體驗
角色表演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對小學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加深學生對文本中人物的真實感受體驗,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從表演中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狼和小羊》一課時,我就采用了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的教學形式,在表演之前,我先讓學生就狼和小羊的對話部分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著重讓學生讀出狼的兇惡和蠻橫不講理,讓學生讀出小羊的乖巧,討人喜愛,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帶上頭飾分角色進行表演,這樣一來,學生興致極高,表演欲望強烈,在分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對文本中人物的體驗也更加深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文本特點和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讓學生讀一讀或者演一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觸摸人物的本質(zhì),加深對文本的體驗理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精心預設課堂,注重學生體驗,已經(jīng)成為目前語文課堂的教學趨勢,教學實踐也證明,也只有學生親身體驗的教學,才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也只有觸動學生心靈的課堂才能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感,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