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貴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方法掌握的好與壞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因此,要求我們每位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好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方法,經過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些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方法,下面就把幾種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方法介紹給大家,僅供參考。
一、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導入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線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后根據相交弦定理的圖形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其中,有一種情況就是切割線定理的圖形。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切割線定理內容并總結切割線定理與相交弦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是外分線段,而且外分線段一個端點與切線上一個端點重合。這樣導入,使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連串新知識,并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的如何?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新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四、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里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先給學生講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同學想依照朋友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能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可以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五、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將抽象得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圓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之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記得牢固。
六、直接導入法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導入方法。如在講切割線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先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后,師生共同證明。
七、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導入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中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中重點中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礎,現在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
綜上所述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方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處于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