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彎槍,簡單的講就是在槍的瞄準鏡的位置安裝了一個攝像頭,可以提供瞄準。民警可利用彩色視頻監控器,通過瞄準攝像頭,在墻后觀測前方敵情。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小兵教授表示:“要讓射擊改變方向,其實有很多辦法,并不一定要在槍膛里實現拐彎。比如我們可以在子彈出膛之后讓它改變方向,也可以讓它在離開槍管前那一刻改變方向,還可以讓整把槍扭轉一個方向射擊。”
以上三種方法,最容易實現的是第三種。第二種方法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就是槍管拐彎,但卻是曇花一現。最難的是第一種方法,理論上它可以通過設計彈丸結構不對稱改變氣動力來改變射擊方向,也可以安裝制導裝置,但目前這種方法還沒有實現。
如果要實現讓子彈在射擊中拐彎,那個技術實在太難了。因為要讓子彈在空中改變方向,除非給它裝上導彈那樣的制導系統,可是子彈太小,射擊時的速度也非常快,而制導系統要經過掃描、雷達跟蹤等一系列過程后才能給出改變方向的指令,這對子彈來說太難實現了。
拐彎系統最早出現在2003年。2003年,來自以色列的退休中校阿莫斯·戈蘭在多年的反恐作戰中,發現很多反恐戰士都是因為查探墻壁拐角處的敵軍而頭部中彈,因此就有了發明拐彎槍的想法。后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辦法很簡單,這種槍只是在手槍的基礎上做了個槍架,而槍架是可以折轉的,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一個帶攝像頭的武器射架,后半部是握把、槍托和液晶監視器組件及電池。前半部接在一個可旋轉的機構上,這一機構可以使射架的前半部向左側或右側旋轉并能發射。
使用時,把手槍安裝在前半部的射架上,攝像頭捕捉到瞄準畫面后傳送到后半部的監視器上,射手就能通過監視器來瞄準和射擊。該系統既可以向側面射擊,也可以像普通抵肩武器那樣向前方直接瞄準射擊。因此,這種拐彎槍實際上就是給槍支安裝了一個可轉彎的“機械臂”,因此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拐彎槍。
但探索讓子彈直接拐彎的方法在歷史上也曾出現,就是二戰時期。在斯大林格勒城市巷戰中,蘇軍與德軍長時間處于膠著狀態,兩軍都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這樣的僵持中,蘇軍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們發現,只要在殘垣拐角處隱蔽射擊,就能將敵軍的目標引誘出來,再進行精確打擊。為此,蘇聯士兵嘗試將步槍的槍管處折彎,這種被折彎的槍,不僅可以照常射擊,還可以保證槍手的安全。憑著這種奇妙的構想,蘇聯士兵順利地蒙蔽了德軍,將德軍全軍殲滅。
嘗過這種拐彎槍苦頭的德軍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后他們研制出了一套拐彎瞄準裝置裝在步槍槍管上,使槍能隱蔽發射。但是,由于子彈在出膛時的速度非常快,沖擊力非常大,子彈經常會出現炸膛的現象,很不安全。因此拐彎槍在風靡一陣后,就很快銷聲匿跡。
但從上世紀70、80年代開始,由于恐怖主義活動的興起,在反恐怖戰斗中催生了能觀察拐角外或通過縫隙觀察障礙物后面環境的一些窺探裝置,拐彎槍的研發又開始興起,現如今拐彎槍在反恐、防爆等領域被廣泛使用。摘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