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經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溝通協商,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率團到訪南京,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有關問題交換意見(即外界所稱“張王會”)。
從5分鐘寒暄到2小時會談
2013年10月6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了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會見結束時,陪同習近平的張志軍與隨行蕭萬長的王郁琦相見并簡短寒暄。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一次碰面。
王郁琦與張志軍就這樣“很自然地”留在原地,在大廳進行了出乎媒體意料的首次“張王會”,雙方交談時間約5分鐘。在外界看來,一切似乎都不著痕跡。不過,促成張志軍與王郁琦在南京2小時正式會談的,正是那次短暫會晤。
國臺辦巧妙回復王郁琦講話
據悉,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一行2月12日上午拜謁南京中山陵,并在中山先生陵前獻祭文,“兩岸人民,同屬中華”,“中山思想,共同資產”。“‘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共創雙贏”。
王郁琦在中山陵博愛廣場講話中,還談及“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對此,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尊敬。他103年前領導辛亥革命、開啟中國前所未有社會變革的那段歷史,其豐功偉績已經載入史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張王會”互稱官銜引關注
對“張王會”,一些國際媒體紛紛評價稱是“一次歷史性的會晤”。有島內媒體稱,這是1949年后,兩岸首次正式“官方接觸”,意義堪比1993年的“汪辜會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張王會”中,兩人互稱職銜,引發關注。
張王如何稱呼,是臺灣方面特別在意的一點。但臺媒《聯合晚報》稱,除國臺辦外,大陸其他部門不能稱呼王郁琦正式官銜,“因為目前大陸官方只允許兩岸事務單位互相稱呼職務及單位”,其他部門一律稱“王先生”。這顯示大陸并沒有踏出“承認治權”這一步,對馬英九提出的“互不否認治權、互不承認主權”沒有正面響應。
另外,“張王會”能為“習馬會”鋪路嗎?對此,島內分析并不太看好。臺媒《中央日報》稱,“習馬會”可能性不大,因為雙方對“習馬會”的定位與目標不盡相同:臺方希望“習馬會”彰顯雙方“互不否認治權”及“中華民國存在”,并為兩岸官方互動開啟長久模式;但大陸顯然是希望借此開啟兩岸政治協商或談判,鞏固“一中框架”原則。分析人士斷言此次會晤象征意義更大,無需過度解讀,目前兩岸取得突破不太可能,但兩岸關系正進一步趨于正常化。(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