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梅
學習語言是為了運用,任何一種語言中都有不計其數的句子,要想把所有的句子都學會是不實際也不可能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運用英語口語進行交際的機會,使學生從中加深理解,熟悉運用,牢固掌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我們PEP教材中,對話教學占有較大的篇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發現我們農村很多老師更多的關注了詞句,忽略了對話的運用和整體性的引領,好些學生對于所學的對話是會讀、會背,但不會用。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課前預習,釋放學生能力
預習簡而言之是學生在課前預先學習相關的資料,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初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及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它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針對性地聽課,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即靠自己的能力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有了這些積累和鋪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加充滿自信,并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預習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要細化預習內容,我在新授PEP 第七冊Unit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 Lets talk時設計這樣的預習題目:①跟讀錄音3回并劃出不懂的。②theme park的中文意思是什么?③這個周末我打算和朋友一起踢足球用英文怎樣表達?④根據對話內容下面的圖片改編一個對話。到上新課時,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他們自學所得,當小組交流結束時,我提出:Who can read?時,平時不舉手的同學都爭著要求試一試。課堂上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學習的欲望非常強烈,學生不僅能明確對話意思,而且還能正確地讀出大部分內容,這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二、創設情景,呈現對話內容
我們都知道對話是在一定的情景下所用的習慣性語言,如果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相應的失去了一定的意義。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卻能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的能力。例如,在教學PEP第七冊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 Lets talk時,我是這樣設計對話情景的:Tomorrow is Saturday. My good friend John is going to Meizhou. He is a student.What is he going to do? Look, he is coming. 然后,自己戴上John的頭飾,以John的身份和同學們展開交流。Im John. Im in Meizhou.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 Its far. So,Im going by plan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和幾位同學交流,學生們被我的扮相所吸引,馬上進入到與John的對話當中。這樣既幫助學生了解了對話內容,又逼真地再現對話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欲望,從而能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對話內容的理解,并能較好地掌握對話內容。
三、小組合作,強化對話練習
有些低年級的對話很短小,但如果處理不當,孩子容易“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如果我們讓孩子們交換幾次對話的同伴,他們就很快理解語言的交際性,不再是在背誦對話了。例如,教學PEP第一冊Unit 1 Hello!
Mike: Hi.
Chen: Hello.
Mike: Im Mike. Whats your name?
Chen: My name isChen Jie.
Mike: Goodbye, Chen Jie.
Chen: See you, Mike!
要求學生與四人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都對一次話,把對話里的人物換成自己和同伴的名字。這樣課堂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還能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單獨說英語的機會,由于他們是在介紹自己的情況,真真正正的是在“使用”中學習英語,而不是在“背對話”了。而且由于多次的對話,孩子們后來已經不需要看著對話來對話了,都可以直接說出來了。這樣,他們又不知不覺地把對話“背”了出來。
中高年級,可用one by one的操練形式,例如,在教學PEP第七冊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 Lets talk時,讓學生A:Hello,LiLi.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B: Im going to read a book tomorrow. Hi, Xiaoxiao.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C:…這樣一個接一個去問小組里其他成員,他們能正確、流利地問和答的就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活躍課堂氣氛。
四、巧設任務,拓展對話內容
課前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完成調查任務、匯報調查結果等形式,啟發他們的思維、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如教學PEP第八冊Unit 3 Last weekend. A Lets talk時,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用“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去調查小組成員或家長昨天做了什么?
這樣,學生們運用所學的語言和同學或家長交流,聽和說的技能都得到了發展,同時還與同學、家長溝通感情,學會了人際交往,有助于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為了使課上得更活,學生們想得更多,與生活更緊密地聯系,在學習了一個對話,在學生理解、會讀、會背后,引導學生改編對話。如學了“be going to do sth”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六周日的活動計劃,編一個小對話,學生們會想到周末到哪里、怎樣去、和誰去、去做什么等?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會背碰撞出來,課堂上會出現生龍活虎的熱烈氛圍。
五、評價多樣,激勵對話教學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并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總是用贊許和肯定的目光鼓勵他們,并用“Good. Great. Very good. Wonderful!” 等語言鼓勵他們,還在黑板上給小組加分等形式獎勵他們,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嘗試了成功的喜悅,學習愿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勉勵他繼續努力,下次會更棒,并給予贊許的目光。如果說教師的評價在學生的心目中是最具權威性的,那么,學生間的互評應該說是最具說服力的。更重要的是,互評還能培養學生虛心聽取他人意見、誠懇友善對待學習伙伴的道德和良好的合作團隊精神。如:在小組成員給對話配音時,請其它小組成員認真傾聽,并按照老師給出的評分標準給小組加1分、2分或3分,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給小組加分。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
對話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上好每一節對話教學課不是很容易的。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不斷地研究嘗試教學創新的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農村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