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波
“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在此整合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進行相應的對策研究,是本文探討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目前存在的問題
1.以簡單計算機的技能訓練操作充當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它是一種了解、搜集、評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識結構。信息素養是一種信息能力,信息技術是它的一種工具,信息素養本身就是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知識密切結合的綜合素質。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培養必要的信息素養?!倍覀儸F在的中學信息技術課,往往成為了單純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課,上課內容簡單地變成了計算機技能培訓,練習題庫等,只重視技能,而忽視了如何有效使用技能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加工信息,得到我們想要的信息的能力培養。脫離了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目標。
2.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同于CAI。現在很多教師總將CAI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同起來,把原來的黑板搬上了現代的多媒體投影機,只是內容比以前更龐大了,這是一種誤區。CAI僅僅是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變,它基本上沒有改變教學內容,更沒有改變教學結構,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標是要通過信息技術所創建的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所以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當然,在課程整合過程中,有時也可以用CAI課件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某種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
3.課程整合突出信息技術支撐學科教學,忽略學科教學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整合重點突出的是用信息技術手段去支撐學科教育,卻忽略了學科教學促進信息技術教學。比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收集名人名句,學生在收集資料是,在關鍵詞的使用,很難做到精簡,有效,這也是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這方面的欠缺處,通過語文教師的教學,可以有效支持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這一難題。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對策
1.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新型的學習理念進行整合?,F代知識觀認為,知識不是無形的、客觀的東西,而是人們主觀創造出來的、暫定性的解釋和假設,具有主客觀統一性、相對性、情境性、社會(文化)性、工具性等特點?,F代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學習者接受客觀的東西,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與學習共同體的互動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如利用Google地圖,Google earth軟件學習地理社會學科知識,利用電子白板和相應學科工具軟件,構建虛擬的科學實驗,利用投影技術構建虛擬地球,利用翻譯、朗讀軟件,輔助英語學習。教師在傳授知識結構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生的學習情境,同時又激發了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興趣。根據現代知識觀和學習觀,無論學習信息技術還是學習學科課程知識,都不能只給學習者傳授現成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一定的任務、資源和工具支持,以提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結合學科知識內容來進行整合。課程內容的整合,就是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和相關學科課程的內容組合起來,使其相互依托、協調發展。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內容之間存在著許多整合點。在電腦繪圖教學中,電腦繪畫的布局,顏色的搭配處理,繪畫的順序,都需要美術學科教學內容的支持。在程序設計教學中,程序設計中有很多算法設計,需要數學思想的幫助。學科課程教學中需要應用某一信息技術進行重組、創作等信息化處理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反過來,當信息技術課的某一內容需要學科課程的某一知識或技能作為依托時,學生通過學科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這些知識和技能。
3.結合學科課程特點,利用信息技術,選擇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必然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形成研究性學習、自主探索學習、互動合作學習和學科綜合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課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功能,設計適合自己所教學科的新型學習方式。如在綜合實踐教學利用網絡調查系統,讓學生調查全校學生對在校就餐滿意程度和需求,并做一個分析報告,讓學生體驗如何進行有效的統計調查分析,形成研究型報告。
4.根據學科知識內容特點與需要選用合適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在運用媒體技術時,應該在分析媒體技術功能與特性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取長補短、綜合運用。在具體整合過程中,應該注意兩個問題:第一,立足于課程,利用媒體技術創建信息化的學習環境,讓師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和學生的認知工具。如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制作,演示化學反應中,化學分子結合的過程,把最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領會。第二,從課程目標出發選擇和組合媒體技術,不能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特別是在使用傳統媒體技術能取得理想教學效果時,不要生硬地使用現代媒體技術,例如在中學數學函數的圖形繪制中,使用傳統的黑板,讓學生體驗函數圖形的繪制過程,有助于學生對不同函數圖形的了解,又如在傳統語文詩歌的教學中,對詩詞的理解,領悟,是一種鍛煉想象力,讓學生體會傳統詩歌意境的方法,而靠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體現的詩歌意境,卻簡化了這一過程,最終學生雖然體會了意境,但是直接的形象的刺激,卻弱化了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