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籽
課間十分鐘對孩子的誘惑是阻擋不了的。很多孩子在上課鈴聲響起時,還是念念不舍。一時很難靜下心來上課。所以,在課前三分鐘這個環節上顯得尤為重要。調節學生的心理環境,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給學生以新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只要利用得當,學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但是短短的三分鐘,應該做什么,才能不流于形式?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實效性?我認為,要注意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一、明確定義
新課標提出了“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課前三分鐘”應該是“聽、說、讀、寫”中的任何一項,或者整合。集知識、興趣、表達、視野、思維、創新、理解、記憶、交際、合作等于一體。而不僅僅指口語交際。它應該是一種優化語文教學的手段,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機會。
在這個交流平臺,教師是配角、是聽眾、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是演講者、是演員。在平等的氛圍中探索語文教學豐富的底蘊與靈性之光。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自由、新穎、獨特的平臺。這一平臺中,學生要心、口、手、腦并用,綜合展示語文知識與語文涵養。
巧妙利用這三分鐘開展實施方案,并且完善評價制度。最終抓住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的實效性。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因“生”制宜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強調了學生主體化和個性化。根據學生的年齡,課前三分鐘教學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課前三分鐘應該有不一樣的內容。
一年級剛學漢語拼音時,側重點是認和讀。在課前三分鐘的安排上,可以讓學生用抽卡片的形式,進行認讀,接火車讀。從而加強學生的記憶。初學生字時,加強學生的書寫,可以讓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書生字。
中年級開始口語交際訓練時,讓學生進行演講訓練。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
我們班就有一位這樣的女同學叫吳盈,特別膽小。從我接班起從沒見她發過一次言。在課前三分鐘這個舞臺上,她第一次站到講臺上時一句話都不敢說,無論老師同學怎樣鼓勵,就是不張口,足足站了三分鐘。如果這時我再嚴厲地批評她,我想她永遠都不會再有站在講臺上的勇氣,對于她來說也許就是一種毀滅,課前三分鐘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為了鼓勵這個孩子,培養她的自信心,我對全班同學說:“瞧,吳盈有些緊張,但她今天能勇敢地站在這里,也是一種進步!讓我們把鼓勵的掌聲送給她,期待她下一次的進步吧!”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等第二次輪到她說時,她準備了一句話新聞,照著讀都沒有讀下去,我還是給予她鼓勵:“進步真不小,已經敢在講臺上發言了!”第三次,她沒有脫稿,雖然磕磕絆絆,但是把新聞講完了,我依舊鼓勵她。等到學期末,她已經能脫稿進行簡單的演講了。我想如果沒有課前三分鐘這個平臺,如果她的第一次發言被扼殺,那么這個孩子將永遠埋沒在羞澀膽怯之中。
所以因“生”制宜,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鍛煉膽魄,從而提高整個語文教學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生”制宜,結合課前三分鐘,可以達成以下幾個目標。
1.積累詞匯,夯實語文基礎。學生通過語文課程,要達到一定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水平。語文積累還體現了語文內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離的課程內容的作用。
2.滲透閱讀,實現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也可以優化語文各種教學目標的實現。閱讀教學中有這么幾點,課前三分鐘所涉及到: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對感興趣的任何事情,有自己獨特感受和想法,樂于表達。
3.輔助課堂,一舉兩得。每天的內容或者可以和單元主題有關的內容。這一做法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轉移到課堂上來,讓上課的效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放手”,學生“自己走”
放手是一種尊重。教育的放手,是健康與開放的心態,是團結與合作的胸襟,是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責任。教師應敢于放手,學生對未知的世界探索需要自己行走,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第一手資料,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掌握方法去發現未知的世界。
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展示材料。你可以目睹他們的失敗,在他們的失敗中,幫助他們一起找尋問題。
“點撥”是教師“畫龍點睛”的行動。“調控”是為了課堂的和諧,一首樂曲有輕重緩急,一堂課同樣也應該有輕重緩急,互動展示的時間分配,學習內容的主次安排等,都需要教師進行提醒、調控。“放手”絕不等于聽之任之,適時調控才能創造出鏗鏘優美的課堂節奏,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津津有味,學得幸福快樂。
四、完善評價機制
學生評價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觀念 使學生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狀態,看到自己的進步、潛能、長處及不足,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并且注意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法科學簡便、靈活多樣、富有實效。
近年,國內許多專家、學校也開始陸續研究課前三分鐘。研究的思路是:致力于研究各學段如何有效地安排、利用課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訓練。它創造了良好的課堂環境,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心、口、手、腦并用,綜合展示語文知識與語文涵養。語文課前三分鐘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