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晚,云南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如意客棧,因用電不慎引燃窗簾,火燒連營式的大火燒掉了整個古城三分之一。那么,國外是如何保護古建筑的呢?
同濟規劃院的蘇運升教授表示:“整個歐洲最早也是木結構的,倫敦大火后他們痛定思痛,全部轉作石頭。但防火問題在中國和日本的古鎮,都還是有一套辦法。比如隔一個間距做一個消防水池,徽宗在庭院里修池塘做水缸就是這個目的。”
關于香格里拉大火后的重建,蘇運升說,“意大利屬于典型的文物保護地區,強調可逆性。意大利人要求新修繕的東西要看得到,就不能假裝跟原來一樣。比如原來的石頭是灰色的,現在就得是白色或其他顏色。等到子孫后代100年以后發現還有更好的方法來修繕時,他可以按這個記號式的修法把它拆掉。”不過歐洲其他大部分國家強調修復如舊,二戰時華沙這座歷史很悠久的古城整個被德軍摧毀,而華沙的建筑學專家拿出戰前整個城市的全套測繪圖,花三年時間按圖紙重建整個華沙。世界文化遺產只認定真古董,但他們贊揚說,重建后的華沙是世界文化遺產。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