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罪犯利用法律法規存在的漏洞,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逍遙“獄”外,出現“一保到底”或“保而不醫”的現象。
比如,2009年7月,廣東省江門市原副市長林崇中因受賄罪,被判10年刑,但就在法庭宣判當日,他卻從法院直接回了家。這源于他花了不到10萬元錢,通過買通看守所所長、醫生等人違規獲準“保外就醫”。直至2011年初省檢察院對林崇中被違法暫予監外執行一案進行立案偵查,他才被收監。
又如廣東省電白高考舞弊案主犯陳建明被判徒刑8年后,之后蹊蹺的保外就醫長達8年之久,當地有關部門均不知其所蹤。
在保外就醫中,獲刑官員占有相當比例。“他們具有深厚的人脈,更具備利用先前的各種資源造假的條件。”在杜立元律師看來,“獲刑官員一般都是職務犯罪或經濟犯罪,沒直接受害者緊盯著。如果他們保外就醫低調些,被發現的幾率極小。”
違法保外就醫亂象頻生,除審批流程漏洞較多外,事后監督乏力,也是事實。“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根據《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第十條規定,‘由取保人領回到當地公安機關報到。然而,保外就醫是一項嚴肅的執法活動,在當地公安機關尚未接收的情況下,將管理權完全交給取保人,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脫節,使罪犯處于漏管狀態。”杜立元說。
在杜立元看來,從長遠計,有必要將保外就醫的批準程序由現行的行政程序改成司法程序,變由監獄單方面決定保外就醫為由中立的法院來裁決。同時加強檢察院的監督權,從而堵住保外就醫這條罪犯逍遙“獄”外的渠道。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