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劇烈發展,大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小城市異軍突起,房價、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等問題日漸突出,每到年末,“北上廣”的“逃離”和“逃回”就會引起大家的熱議。
逃離“北上廣”:理想與現實的無奈 逃離“北上廣”,一種社會現象。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
一份來自網絡的統計數據顯示,有54.7%的80后選擇“逃離北上廣”,其最直接原因是由于一線城市飛漲的房價;31%的“逃離者”則認為由于戶籍制度的束縛,在一線城市存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公的現象。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使“移民”環境惡化,導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發部分人“逃離”。
任遠說,近年來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尤其明顯,大量人口涌入一線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務沒有同步發展,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動人口提供不足,青年人要在一線城市安居樂業變得越來越難。
逃離北上廣,路又在何方? 在一些資源、機會、公共服務完全不能與大城市同日而語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年輕人真的能夠逃向幸福與美好嗎?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指出:回到家鄉,由于父母無權無勢,更是死路一條。在一個故鄉早已淪陷的時代,那些逃離了一線城市的人,又將如何逃離家鄉的現實積弊?
早在楊瀾勸“蟻族”去二、三線城市就業的時候,就有人站出來回擊:小城市,要靠爹。資源分配的失衡,中小城市的官僚、人情與僵化的體制,早就決定了一個年輕人的前途。在中國各種資源分布都極不平衡的現實下,我們似乎也可以預料到逃離北上廣之后的結果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他們會有另一番美麗的風景。
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后又逃回 面對一線城市過于激烈的社會競爭及過大的生活壓力,移居到其他更宜居的中小城市或許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我們的整個社會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之前,因為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各種資源過度向一線城市集中,那些在小地方受制于機會稀缺、關系至上的人們,勢必將源源不斷地涌向京滬等大城市。
工作機會少,干事要拼爹,觀念不合拍,讓不少“逃離北上廣”的人身在故鄉為異客,自己的逃離之地反倒更覺親切。于是,很多人帶著無限的失望再次回到那個他們內心有些“恐懼”的地方,重新來過。大城市相對的公平,更多的機會,給了他們一個回歸的理由,盡管這看起來像自我安慰。
逃離“北上廣”的浪潮還未散去,在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又開始逃回“北上廣”。在一線城市工作過的人,雖然面臨著高昂的房價,無處不在的戶口歧視,但往往回到家鄉后無法適應城市間的巨大落差。大城市有大的難處,小城市也有小的煩惱,終究無處可逃。綜合摘自《北京晚報》、《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