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2013年分紅大會現場,1300萬現金壘成墻,最多一家分30萬,數錢數到手抽筋。其實,這絕對不是什么新鮮事。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豪華村,不說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也跑步進北歐了。這些村子,村民一年到頭什么都不干,年底隨隨便便拿幾萬分紅是常有的。分紅只有一個前提:活的,哪怕頭一天出世的嬰兒,或者剛嫁進來的妹子。
但也有眼光長遠的村集體會鼓勵教育,比如東莞石排鎮,鎮上跟村里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讀博士,家里不用出一分錢。還有村爭當擁軍模范,比如鳳崗鎮雁田村,一度規定“凡服完兵役者獎勵80平方米二房一廳住房一套”。
這些農民伯伯怎那么有錢?主要有以下生財之道:第一是土地被征用,自己蓋房子當包租公包租婆。比如鄭州的陳寨村,城市擴建,征用了土地,村民拿著補償款就在自家宅基地上蓋樓房,一開始只有四五層,后來攢夠了經驗值,蓋到十幾層,附贈電梯。然后房子往外一租,一年收租上百萬,坐在家里數錢。
第二是土地出租。廣東許多村莊,早在改革開放初就把村里的土地租出去,給人開工廠,然后收租回來大家分。比如廣東順德樂從,村里土地一年租金就300多萬。
第三是村民合作開公司。比如最近驚呆上班族的涼山建設村,村民用土地和資金入股,搞蔬菜大棚和水果基地,掙了錢就分紅。摘自《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