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被星座征服:一、每天查運程,照“指示”行事;二、依據星座預判與他人的合拍程度;三、花錢請“大師”解密自己……我們就這樣被星座綁架了。
星運社交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見面不在打聽對方“來自何方”,不在談“中午吃了啥”這樣的問題,而是換成了“你是什么星座?你的上升星座是什么?”,這恐怕是人們結交陌生人時,除了“你好”外最常見的開場白之一。
對大多數男生來講,和陌生女孩搭訕、相親時無話可談時,遞上一句“你是什么星座的?”,便能輕而易舉的緩和尷尬的局面。
不過,知道了對方的星座后,也是一件讓人撓頭的事情。比如,你會在心里默默回憶這個星座的性格和喜惡,暗自權衡雙方的搭配指數等等。這時,搭訕“利器”有可能就變“兇器”了。比如,很多女孩兒對天蝎男有偏見,認為其性格極端、捉摸不透;雙子男則是花心不專情;摩羯男又有大男子主義;總之,到最后,演變為“我倆的星座不合,還是別談了”,第一次見面就成了永別。
我們都掉入了星座陷阱? 星座預測來源于蒙昧而神秘的遠古時期,隨著歷史的不斷沉淀發展出廣闊而繁盛的脈絡,在人類自主意識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星座知識的運用也越來越多地與心理學相融合在一起,似乎越來越有心靈治愈功能的作用,甚至有人每天樂此不疲地查看星座運程,并一一按照上面的標準生活。
去年,“星座招聘”事件曾一度引起熱議。報道稱,有招聘單位這樣規定:“處女座、天蝎座?我們不招!”用人單位稱,這兩個星座的員工個性強勢、挑剔,不容易在崗位上做長久。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以星座識人的案例,生活中這樣的事兒還有很多。比如相親的時候,有的人將星座是否合拍也算在了選擇條件中。
心理專家認為,星座學說對人有著強大的暗示作用。當人們了解到星座的某一個特性時,就會在潛意識當中朝著這種暗示發展,最終反面印證了星座中的這個特性。
認識自我,星座能幫我們多少? 心理咨詢師簡里里認為,我們這樣迷信“星座”,迷信“歸類”,這背后其實存在一個真實的渴望:我們(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人)是如此急切地渴望了解自己。我們看星座,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想要了解自己。
有人說,星座是種迷信,應該被徹底推翻。但是,也有這么一句話,那就是“存在即合理”。星座如此讓人著迷,自有其魅力之處,它剛好滿足了人們探知未知問題的渴望。總之,人際溝通終究要靠自己去摸索,每個人的性格與秉性,都有家庭、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僅用星座就解讀一切,這樣未免太過偏頗。全世界幾十億人口,就12個星座,要是那個星座的人都是這樣的,這世界早就亂套了。
對于星座是否是一種迷信這個問題,一位占星師這樣回答:星座不是用來相信的,是用來了解的。如果深信星座,深信星座決定一切,就是迷信。摘自《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