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子
仿佛就是那么幾年、十幾年的時間,之前只有少數人才能享受的“休閑”一下子浸入到平常人的生活中來,雙休日、節假日、帶薪年假……再加上各類休閑產業的推波助瀾,休閑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像很多人贊美和向往的,休閑是人們身體和心靈的驛站。休閑時,或品一杯香茗;或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或與親朋對飲長談,可沉思,可品讀,可歌唱,可書畫,可健身……以種種形式驅逐身體的勞頓,安撫疲憊的心靈,獲得對生活的滿足和精神世界的升華。但休閑要獲得這樣的意義和價值需要聰明地休閑、健康地休閑和高品位地休閑,因為這不僅對個人很重要,對家庭的發展和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一所學校曾在學生中做過題為“你的爸爸媽媽閑暇時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的調查,孩子們描述里出現的高頻率詞匯有:“玩手機”“看電視”“抽煙”“喝酒”“打麻將”“串門”“聊天”“逛街”“搞交際”“睡懶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著很多家庭可能不懂休閑,不會休閑。因為,這樣的休閑讓人疑問:孩子在哪里?
經常聽到有爸媽抱怨: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和管孩子,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溝通,自己和孩子關系很緊張。其實,在點點點滴滴的閑暇時間里,只要用心,可以找到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內容:一起讀書、散步、聊天、娛樂游玩、串親訪友等。在這些過程中,父母與子女的每一個互動都在親子關系中起著微妙的作用。不僅如此,和孩子一起共度休閑時光,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進行閑暇教育。曾有一位媽媽抱怨:“暑假長假,帶孩子出去旅游,孩子叫累,嚷著無聊。讓他上輔導班,孩子厭煩。除了上網打游戲、看電視外,他似乎沒什么好玩的。”孩子的“不會玩”或“玩無趣”在警示著我們:“讓孩子學會休閑”也亟需爸媽們的慧心引導和參與。
暑假到了,很多用心的爸媽把自己的年假、探親假選在了孩子的暑假期,以便共享家庭休閑時光,這樣的選擇和結合,相信定會一舉多得!